萬物復蘇,田間地頭忙碌起來,春日的鄉村孕育著無限生機。
去年9月,“浙江千名鄉村CEO培養計劃”啟動,首批100名學員迎來為期9個月的“充電之旅”。在這場個人與鄉村的雙向奔赴里,他們學到了什么?在新的一年,他們又將追什么樣的風?3月30日,跟隨潮新聞記者一同認識這些鄉村CEO。
小村因體育出圈,入局者成長為組局者
籃球場、足球場、騎行泵道、紅土網球場……良渚有一個聞名遐邇的體育村——新港村。然而,早前它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有著優越的生態環境,它卻沒能像其它村子一樣搭上城市化進程的順風車,甚至在招商引資時因無法提供滿意的配套而被屢屢擱置。
新港村該怎么運營呢?雖為農學出身,且有多年工作經驗,但2022年末,剛被新港村聘為鄉村CEO時,常英嬌卻不知所措,“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足球場,可誰會跑這么遠踢球呢?”
“體育產業特色明顯,但規模小、離城市遠,發展也就不樂觀。”分析了新港村現有業態后,常英嬌愈發意識到,單靠現在分散的業態,很難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同時也不利于長久發展。
查閱資料、走訪村民,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常英嬌最終給村子找準了定位,“以現代化農業為基礎,以良渚文化為魂,以體育運動產業為特色,農文體旅融合發展。”
2023這一年,常英嬌和團隊通過陸續引入各類研學機構,同時加強與院校、博物館合作,初步打響了“大美良渚,活力新港”品牌。借助亞運的東風,更是擦亮了新港“體育村”的招牌,“我們村去年被評為浙江省體育村、全國農民體育建設基地。”
如今的新港村,已經跨上了采摘、研學、民宿、賽事培訓等業態融合發展的賽道。常英嬌算了算,去年,通過各類活動及伴手禮等多種方式,團隊為村集體創收近50 萬元,“帶動村民增收20余萬元。”
扎根鄉村,常英嬌每天要處理很多瑣碎的事情。“有時候容易局限在其中。”常英嬌談到,培訓學習,導師多角度的分享不僅使得她視野更開闊,也幫助她鏈接了跟多資源,“授課導師前亞運冠軍李佳黛就為新港水上項目發展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
“在余杭,新港算是明星村,今年,我們希望把它打造成一個全國聞名的網紅村。”眼下,常英嬌已從一個入局者成長為組局者,她也有了更多計劃,“圍繞良渚文化開發更多在地性特色活動體驗,力爭成為遺址村落模范村。”
肯做事、懂經營,就是最適合的鄉村CEO
在“彈著鋼琴長大的村子”湖州德清洛舍鎮東衡村,鄉村CEO王航倩正在做著一場鄉村運營的嘗試。如同彈鋼琴一樣,她和團隊要用業態、產品、活動“三步曲”打造出心中理想的東衡村。
2021年,曾從事品牌宣傳的王航倩接手東衡村整村運營項目。當時,依托成熟的鋼琴制造產業,東衡村村集體僅靠土地租金,每年收入就可達3000萬元,“我要做的就是讓東衡村更上一層樓。”
“很多業態產業需要慢慢培育,它們不僅要能帶動當地村民就業,也要讓更多人一起參與創業。”入駐東衡村后,她和團隊便開始重點打造東衡文化街區,“現下招商率已達70%,甚至有一位72歲的老人再創業開了一家酒樓。”
每個鄉村,總有一份專屬的伴手禮,“東衡有禮”文創品牌則是王航倩交出的答卷。在她看來,鄉村講究返璞歸真,東衡村本就不乏優質農特產品,要做的恰是用天馬行空的創意進行包裝售賣,“我們就在原本土味的包裝上進行了改造升級,銷量很快就上去了。”
深諳活動才是引客利器,去年五一假期,王航倩實驗性地在村里辦起了“潮玩節”。這樣聲勢浩大的活動,從未有之,“說實話,一開始對于人流量我們心里也沒底,結果活動當日,日均近2萬的人流量遠超想象。”
游客雖然進村了,王航倩也敏銳地看到,整村運營的環尚未閉合,“今年我們要把游樂業態的短板補上。”王航倩提到,村里正在規劃設計一個230畝的游樂園,“不僅要把游客引進來,還要把游客留下來。”
“大家都知道鄉村工作不好干,鄉村運營既要有能力,也要情懷。”王航倩坦言,成為鄉村CEO的這段日子遇到過無數困難和堵點,不過她很堅定,“但只要肯干真正做事,懂得經營,就是那個最合適的鄉村CEO。”
鄉村CEO共建15畝智慧溫室,今年還要擴容
“我是一個農二代,這個‘農’是現代農業。”浙江紹興馬山村鄉村CEO李澤楠如此強調自己的身份,“1993年,我的父親就開始從事設施農業。”
2019年,李澤楠毅然放棄海外就業,回到家鄉,跟隨父母從事現代農業技術研究與推廣工作。一開始,家里人都不認同他的這個決定,“父親不想讓我再從事這么辛苦的行業。”
拗不過兒子,父母還是將近600畝的土地交給李澤楠打理。回鄉的頭兩年,學藝術的李澤楠每天都在大棚里摸索,“我相信農業和藝術一樣,只要功夫深,總能出成果。”
這兩年,李澤楠也將新技術、新品種帶入大棚。在原有的蔬菜種植基礎上,大力發展間作套種、設施蔬菜輪作障礙治理、蔬菜殘體綜合回收堆肥等技術,“農場每年從原有的1800噸蔬菜產量提升到2600噸,產值也從原有的800萬元,提升到1400萬元。”
走到田間地頭后,李澤楠愈發意識到鄉村振興必須要有產業支持,“農業也可以做到一、二、三產相融合。”在這幾個月的培訓期間,李澤楠趁熱打鐵,和7名鄉村CEO同學一起出資,在杭州錢塘區搭起15畝智慧溫室,成立錢塘農示青創農場。
“通過新媒體宣發,吸引周邊邊消費群體到村里來游玩的方式。將農產品順帶銷售出去,從而避免了農產品快遞物流的破損,又為鄉村吸引客流,延長村內停留時間,為村集體增收。”在農場營銷模式上,李澤楠一以貫之地創新打法。
“農業有著無限想象空間。”在原有的農場規模上,李澤楠在杭州又承包了百余畝土地,“預計在今年6月前,整體總產值將達到36-40萬元。”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王好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