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之際,甘肅天水憑一碗麻辣燙火了,席卷各大網絡社交平臺熱榜。
清明節、五一等小長假即將到來。網友說:“夏有燒烤三件套,冬有冰雪大世界,春有麻辣燙手捧花。”下一站,又是哪里?
其實在中國,幾乎每座城市都有一條特色小吃街,傳統如廈門的曾厝垵、杭州的河坊街、南京的夫子廟,新晉如山東淄博燒烤、甘肅天水麻辣燙……
而在金華,最有特色的當數古子城的“八婺餅街”,這條位于八詠樓東面的美食街,一經誕生就是“網紅打卡點”。這里匯聚了金華各縣市區十多種特色餅,蘭溪雞子馃、義烏東河肉餅、永康肉餅、浦江肉麥餅……
許多游客慕名而來,享受著碳水的狂歡,解鎖當地文化,并感嘆,餅的“江湖”也能如此之大。
一
在各種旅游手冊和社交媒體中,金華是公認的“餅鄉”——每個縣市乃至每個鄉鎮都有自己的餅,比較有名的有浦江麥餅、蘭溪雞子馃、義烏東河肉餅、東陽拍拍餅、永康肉麥餅、武義肉餅、磐安玉米餅等等,金華市本級還有金華酥餅、雅畈肉餅、蔥油餅等等,形狀、做法、味道各不相同。
也許你會心生疑惑,作為“上山稻作文明”發源地的金華,為何對餅這種面食如此鐘情?每一張不同的餅背后,又藏著當地人怎樣的性格密碼?
東晉以來幾次北方的大移民,把中原地區的面食傳統帶到了金華這片江南腹地。盡管金華的浦江上山曾經是世界上最早種水稻的地方,但金華人對面食也充滿創造力,這一點在各具特色的餅上得到充分體現。
一點油一點肉,一張紙的厚度,就是東河肉餅。潮新聞 記者 石磊 攝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養了一方餅。
先說義烏東河肉餅,它因產自義烏東河村而得名。它是一種特別薄的蔥肉餅,薄如蟬翼,薄得透光。餡料也很簡單,撒點肉末和蔥花,再刷上點油。盡管量少,卻清清楚楚全部張揚在外面。
正如簡單又鮮美、好吃看得見的義烏東河肉餅一樣,義烏人的性格也是簡約而不失精華,堅毅而善于交往,他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充滿創新和進取精神。無論何時,他們總是充滿自信和決心,這樣的精神不僅讓他們面對困境時從容不迫。
東陽市級非遺傳承人李正云(右一)正在制作獨樹一幟的李宅拍拍餅。潮新聞 記者 石磊 攝
這一點東陽的拍拍餅做得更絕,只在咸面皮上刷一點點油,往鍋里一貼,輕輕一拍,就撕起,故稱“拍拍餅”。就是這樣簡單的工藝,卻能粗暴地挑動你的味蕾。拍拍餅比東河肉餅味道更寡淡,比浦江麥餅也要薄而小。咬一口,卻香脆松軟,Q彈十足。
老一輩的東陽人對于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喜歡簡單而美味的食物,就像拍拍餅一樣,雖然看起來很平凡,但是卻能夠挑動人的味蕾,傳承著東陽人精益求精、追求品質的精神。這種精神在他們的工作和學習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他們不斷努力追求卓越,成了建筑之鄉、百工之鄉、博士之鄉和教授之鄉,展現了東陽人勤奮好學、刻苦耐勞的特質。
永康餅走的是另一條路數。外皮沒有一滴油,里面干菜肉餡卻富得流油,咬一口,油水刺啦涌入口中。體現了他們經商的精明和敢于創新的勇氣——也很符合“藏富于民”的永康氣質。
蘭溪雞子馃,也和蘭溪人性格一樣:雞子馃里面有肉還要灌雞蛋,放在油鍋里煎,還要一邊用鍋鏟淋油,直到炸得兩面金黃酥脆。歷史上,蘭溪水路發達,靠水吃水,富甲一方,這樣的優越感,讓蘭溪人性格里藏著的里子面子的優勢都要顯現出來。
浦江麥餅,在下鍋前是捏成球狀的,別稱“元宵”。潮新聞 記者 石磊 攝
在著名的“書畫之鄉”浦江,它的餅也充滿了“藝術氣息”。認真做餅的師傅,不論男女,也都一副“搞藝術”的模樣。發好的面團和著餡先捏成圓球形狀,等著客人來指定某種餡,才開始動手,就跟西北人一定客人來了才殺羊給你看一樣。
綿薄的皮面下,各種餡料隱約可見:只此青綠的是青菜,姚黃魏紫的是南瓜,粉分五色的是蘿卜……好比一張白紙,在上面涂涂畫畫,就成了一幅好看的作品。想必當年旅居金華的李清照,見了浦江麥餅都會心生歡喜而賦詞相贈吧。
二
不僅金華的餅豐富多樣,所蘊含的文化和歷史背景也同樣令人著迷。而在這些美食背后,我們也可以看到金華人民那種勤勞、堅韌、熱情的性格特點。這些特質既是金華人的精神歸屬,也表現了金華人對于家鄉的那份熱愛和關注。
從美食到性格,從地理到文化,金華城市的多元性讓我們不斷發現其中的奇妙之處。
金華地處浙中金衢盆地,以山地丘陵地形為主,古稱“婺州”,下轄八縣,又稱“八婺”,是“金星與婺女爭華之地”。飲食上既有自己的地域風格,又受中原面食文化影響。正如她的名字一樣,金華的特色美食,亦是色彩斑斕,爭奇斗艷。而金華餅類之多,如一個鄉鎮一種方言,一個地方一種餅。
要問包郵區哪個地方的方言最復雜?據語言專家研究發現,相對于平原地區方言而言,境內兼有盆地和丘陵的金華方言差異很大,用金華方言和湯溪方言、浦江方言、義烏方言、東陽方言、武義方言、宣平方言都無法相互溝通,每個地方的話都有自己的調調,甚至可以說是“十里不同音”“一村一方言”。這種多樣性恰恰印證了當地飲食文化的多元性和地域性。
清代詩人孔毓璣詩云:“同為浙中人,應識浙中事。”也有人說,“浙中者,折中也。”以呂祖謙為代表的“金華學派”,反對空談陰陽性命、強調“經世致用”,這種兼容并包的精神內核也對金華文化產生深遠影響。
婺州美食的“經世致用”特征體現在金華人對飲食的注重和創新上。“金華三寶”之一的美食“金華酥餅”,不僅口感獨特,而且還含有一定的營養價值,成為了當地的主要美食之一。這種將實用性與美味度結合的創新精神,反映了金華人民對于飲食文化的務實考究。
婺州美食的“中和之美”特征還體現在對多元化的包容上。比如,“浦江麥餅”雖然是一種以麥粉為主的糕點,卻能自由搭配各種顏色、口感、香氣的餡料,創造出豐富多樣的口味和視覺效果。這種集大成者的精神,反映了金華人民對于多樣性和包容性的推崇和欣賞。
3.永康餅,外面沒有一滴油(左圖),里面干菜肉餡富得流油(中圖),咬一口肥水沿著餅口流滿整個餅,也是很符合永康人藏富于民、卻很小氣的特點。.jpg
婺州美食的“兼容并蓄”特征則體現在對外來文化的融合上。近幾年在金華市區內遍地開花的永康方餅店,很多金華人都愛吃,然而圓墩墩的永康肉餅變成了薄薄的方形。這種永康肉餅,很多都出自河南師傅之手。河南商丘有兩個村,一半以上村民都在金華賣肉餅。這種海納百川的態度,反映了金華人民對于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順應性。
有趣的是,從蘭溪油滋滋的雞子馃,到浦江油酥酥的麥餅;從義烏的很薄一點油的東河肉餅,到東陽更薄更沒油水的拍拍餅;同樣是外干內油的肉麥餅,從東陽南馬肉麥餅、永康肉麥餅、武義肉麥餅到雅畈肉麥餅的細微不同,可以發現餅的異化過程無論是一路向北還是一路向東顯得那么絲滑、毫不突兀。
由于浙中地區地貌和交通等原因,飲食文化也經歷了不同的演變和改良過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美食。而站在歷史和文化的角度上看,這些餅類之間的聯系與發展,與地區的方言和風俗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形成了一條獨特的文化邏輯圖,從多個角度反映了浙中地區悠久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和人文特色。
三
甘肅天水麻辣燙爆火出圈,不少人為了一碗麻辣燙奔赴一座城。那么,金華也有如此豐富的餅文化,該如何講好餅的故事,為當地文旅產業發展,百姓致富增收,甚至城市品牌形象錦上添花?
四方食事,抵不過一串人間煙火。如今,美食正在成為一些城市吸引人氣,推動文旅出圈的重要IP。
遠的如天水麻辣燙,憑著“丸子+洋芋片+定西寬粉”的靈魂“三件套”火出圈,如今正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扎堆前往甘肅天水,僅3月31日一天,天水市游客接待量達到28.9萬人次。
縉云燒餅是許多市民的早餐標配。潮新聞 記者 石磊 攝
近的如縉云燒餅。每年10月末的“縉云燒餅節”都會吸引幾十萬游客前往,吃美食、賞美景。這個已連續舉辦了10年的美食節,早已成為縉云的一塊金字招牌。
金華的餅文化百花齊放,卻似乎不如“縉云燒餅”的一枝獨秀。金華該圍繞餅文化做些什么?
其實,這幾年金華也做了不少探索,2019年在金華古子城熙春巷區域打造了“餅街”,把散落在各地的餅進行“整裝”,讓大家在一條街上就將八婺之餅“一網打盡”。“餅街”還通過舉辦美食節、文化節吸引人氣、聚攏財氣,讓“八婺之餅”好吃又好看。如今每到節假日或華燈初上的夜晚,餅街上人群熙熙攘攘,成為金華古城最具人氣的打卡地,成為古城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碼。
但平心而論,金華的餅離火出圈,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除了要深入挖掘講好餅背后的故事和文化特色以外,還需要一些新打法。
位于金華古子城的“八婺餅街”是金華首條餅街。潮新聞 記者 石磊 攝
一方面,持續加強政府規劃引導。全國有那么多特色小吃,若沒了政府的規劃和支持,特色小吃們只能是散兵游勇,各自發展。
淄博燒烤、天水麻辣燙火出圈不是橫空出世的,背后有政府的積極謀劃,離不開當地此前已長期孕育發展的特色餐飲業。淄博于2015年開始著手解決露天燒烤油煙污染和擾民等問題,制定了露天燒烤長效管理機制,在各區縣規劃建設燒烤城、燒烤大院、夜市街。
近年來異軍突起的蘭溪小吃,背后也有政府在暗自發力。2021年,蘭溪市成立了美食中心,以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為導向,打通原材料供應鏈、美食銷售鏈和人才培養鏈,從面店選址、裝修到原材料采購、店員培訓,小吃店都有了“靠山”。不到一年時間,蘭溪小吃在全國開店3000多家、帶動就業1萬多人。
另一方面,還需要推動小吃產業化運作。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小吃產業化無疑將成為新風向。無論淄博燒烤、天水麻辣燙,還是柳州螺螄粉等,一直以來是路邊攤的專屬,也有著極大的區域屬性,如今都成為當之無愧的全民網紅小吃。這正是小吃產業化結出的碩果。
想要走好產業化道路離不開標準助力。浙江不少地方正在加強對小吃師傅的培訓。例如,磐安通過“云課堂”開展技能培訓。同時當地還制定了6個磐安小吃團體標準和“玉米餅”的金華市地方標準,讓“磐安味道”統一有標準。如今,磐安小吃走進了全省各地公司食堂、超市,總營業收入累計達2.76億元。
當然,在媒介渠道逐漸多元化,尤其抖音快手等去中心化流量平臺的加速崛起,以及直播帶貨的逐漸滲透,當地特色小吃走出本地,走向全國將成為新的趨勢,也必將推動小吃產業化的加速。
有識之士已經看到,浙江特色小吃是一個富民產業,對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有著重要意義。
目前,浙江需要做好餐飲的三篇文章。一是做好“餐飲為民”文章,為群眾提供安全健康的飲食環境,把“民以食為天”的文章做到群眾心坎上、做進千家萬戶;二是做好“餐飲樂民”文章,不斷滿足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飲食消費需求,既吃出好身體,又吃出好心情;三是做好“餐飲富民”文章,做大做強做長餐飲產業鏈供應鏈,以餐飲業高質量發展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帶動大眾創業就業,為推動共同富裕增添新動能。以最興旺最溫馨的“人間煙火味”,營造“看在浙江、吃在浙江、購物在浙江、創新創業創造在浙江”的濃厚氛圍。
期待“八婺之餅”,也能因了好機緣、搭上好政策,“沖出盆地,走向全國”,早日迎接“潑天富貴”的那一天。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石磊 朱浙萍 | 責編:汪杰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