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82歲的魏大爺(化名)清洗完黃魚后,不小心將洗魚水灑到了有傷口的左腳上。沒想到,他的左腳越來越腫痛,連帶著小腿肉也疼痛起來,于是急急忙忙來到浙大二院急診。
急診值班醫生丁鼎查看了魏大爺的左腳,紅腫得很厲害,局部有水泡且顏色發黑,考慮可能存在創傷弧菌感染的風險,于是即對魏大爺進行相關檢查,監護生命體征同時對癥治療。
丁鼎醫生介紹,魏大爺當時腳腫痛得厲害,感染很嚴重,并且腳趾已經有麻木感,若再晚點就醫,后果不堪設想!“我們立即為他進行了切開減壓手術,經過充分引流及抗感染治療,現在已經能下地走路了。”
創傷弧菌屬于弧菌科,是一種革蘭陰性菌,是棲息于海洋和海鮮體內外的一種常見細菌,有“食肉菌”之稱,是致死率極高的致病弧菌。
其特點一是嗜溫性,在冬天它幾乎無法存活,夏天則是它活動的高峰期;二是嗜鹽性,生存繁殖最佳的鹽度為0‰-18‰,在不含鹽或鹽度過高的水中均難以生存繁殖。
創傷弧菌感染多是身體有創口在海水中游玩,或者是處理帶菌海鮮的時候受傷所致。同樣,吃帶菌的生魚片、生蠔等海鮮也可能感染。
創傷弧菌侵入皮下組織和筋膜,首先消耗組織中的氧氣,同時細菌分泌酶類將組織中的過氧化氫分解,使組織進一步缺氧,這為厭氧菌創造了適合生存的環境。由于細菌的大量繁殖和毒素的作用,會迅速引起淺筋膜組織的炎癥。
創傷弧菌感染后,臨床上最常見的兩種表現:傷口感染和膿毒血癥。
創傷弧菌的毒性較強,潛伏期平均為24小時。約50%-70%的患者會在一兩天內出現局部皮膚腫脹,疼痛明顯,傷口周圍或感染肢體末端皮膚呈黑紫色,有水皰。感染者常伴有發熱、腹痛、腹瀉、嘔吐、低血壓等癥狀。
病情進展迅速,若不及時就診,嚴重者可發展為肌肉壞死和敗血癥,甚至有截肢和引起多臟器功能衰竭的風險,因此創傷弧菌被稱為“海洋中的隱匿殺手”。
丁鼎提醒,當皮膚有破損并直接接觸含有創傷弧菌的海水或海產品,或者生食了被創傷弧菌污染的海鮮時,可能會被感染。當然,身體健康的人群一般不會輕易感染。
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易感染,如患有慢性肝病、糖尿病、貧血、慢性腎衰竭、淋巴瘤等疾病的人群常導致免疫功能減弱,進而讓創傷弧菌有可乘之機。如果這類人近期有接觸海水或海鮮病史,并且出現皮膚疼痛、瘙癢、腫脹和腹瀉及發熱等癥狀,應立即就醫,以免耽誤診療。
來源:光明網 | 撰稿: | 責編:汪杰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