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下乘涼夢”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生前的一個美好愿望,隨著巨型稻(又稱“巨人稻”)在全國多地開花結果,讓這一夢想照進現實。
近日,臨海市桃渚鎮下江山村約170畝的早稻田里就有一批巨型稻完成收割,這是今年以來首批巨型稻在臺州市大面積種植。
這片早稻田位于臨海桃渚的洞港農場附近,靠近海邊。這一帶有不少稻田,但種巨型稻的卻僅此一戶,他便是52歲村民黃先國。
巨型稻又高又壯,平均高度為1.8米,最高能達到2.25米,堪稱水稻界的“姚明”。
“巨型稻比一般水稻要高不少,水稻收割時,我隨機拿了一株測量過,稻穗高度可達兩米一二,而常規稻植株在1.2米左右。”黃先國穿鞋身高1.81米,走到稻田里幾乎整個人都被稻穗淹沒。
這批巨型稻從今年4月份開始育秧,5月份正式種植,總面積在170畝左右。8月31日,這批巨型稻已全部完成收割,這兩天黃先國正在聯系收購方。
“今年整體產量不如預期,畝產約為700到800斤,主要是前兩個月受到臺風天氣的影響。”黃先國說,7月底正值水稻開花期,臺風“杜蘇芮”一來,風大雨大,把很多稻花打掉了,水稻也倒伏了五分之一。后來8月中旬又下了幾場暴雨,倒伏情況就更厲害了,只剩下四分之一的水稻沒有受影響。
由于巨型稻有高產的特點,即使在持續高溫少雨的不利天氣下,稻穗長粒也多。“這批巨型稻單穗顆粒在400到480粒左右,雖然單穗數量不少,但前期水稻開花時受天氣影響,導致稻穗果實不飽滿,也影響了產量。”黃先國說。
是一種新型雜交水稻,抗病蟲害
據了解,“巨型稻”是繼“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改良的“海水稻”取得階段性成果之后,我國水稻育種研究領域的再一次重大成就。
“巨型稻的米粒形狀比一般稻米要細長一些,挺香、挺好吃的,做成年糕吃起來口感也不錯,很有勁道。它還能抗病蟲害,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吃起來更安心,成分也比較健康,含硒,高血糖的人也能吃。”黃先國介紹,他種植的巨型稻是一種新型雜交水稻,該品種是由被譽為“巨型稻之父”的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夏新界的團隊研發出來的。
正是看中了巨型稻的健康價值,黃先國便嘗試種植,這也是他第一次涉足農業領域。“我以前去外地打過工,后來回老家開店,做點小生意。現在年紀大了,就想做點農業方面的事。”黃先國說,這塊土地之前種的是橘子樹,去年退林還耕后重新公開招標。他和朋友得知消息后,第一時間拿下了這塊地,開始平整土地、備耕。
此外,巨型稻葉片寬大、光合作用充足,能為植株帶來充分的營養,還能實現與青蛙、魚、泥鰍等“和諧共處”的生態種養新模式。
雖然今年總產量不太理想,但巨型稻的發展前景卻吸引了黃先國明年繼續種植。“巨型稻植株高,稻田還可以養青蛙、魚、泥鰍和鴨等,既提高土地綜合利用效率,又為土地提供了天然的肥料。”黃先國說,明年打算提前10天左右種植,讓水稻出頭、開花的時間盡量提前,有利于提高產量。
巨型稻大面積種植為臺州首例
據了解,巨型稻播種、收割時間與普通水稻基本同步。去年7月,宣布試驗成功,目前已在湖南、江西、福建、江蘇等多地大面積試種成功。在臺州,黃先國是首個嘗試大面積種植巨型稻的種植戶。
“巨型稻的確有其優勢,但從臺州的氣候環境考慮,并不適合大面積推廣種植。臺州常年受到臺風影響,巨型稻個高體大,禁不住大風大雨,相比一般個頭的水稻更容易出現倒伏,會影響收成。”臨海市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中心主任湯學軍說,去年,仙居種植過大約一兩畝地的巨型稻,主要以觀賞為主。像這樣大面積種植的,在臺州甚至是全省,都沒聽說過。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 共享聯盟·臺州 徐穎驊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