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預制菜、一條大黃魚、一根石斛草、一杯本土奶、一個甌柑果、一片致富葉……溫州以“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為引領,聚焦“六個一”產業,念好“土特產”三字經,打開富民增收新通道,去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2%、增速全省第1。
2月29日,在2024年縣城承載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部署推進會上,溫州作為全省四個代表之一,做交流發言。
2023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縣城承載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以縣域為單元,以縣城承載能力提升加快新型城鎮化,以深化“千萬工程”加快鄉村全面振興,以融合發展改革暢通城鄉要素流動,通過城鄉“雙輪驅動”、改革“賦能增效”,打造全國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
溫州以高標準提升城鄉融合發展、產業承載等提升城鄉七大能力組合拳,連續三季度獲省評“五星”單位。不斷健全工作機制,初步建立起了一套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堅持“融”的導向,整合強城、興村、融合“三條跑道”。7項核心指標全部超額完成,特別是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77973元、41622元,分別增長6.3%、8.2%,增速均居全省第1。遴選確定212個省級重大項目,年度計劃投資額442.6億元,全年完成投資676.6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152.9%,項目貢獻率、開工率均為全省第1。“強城”“興村”“融合”5個省級試點單位有序推進,數量并列全省第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溫州聚焦“六個一”產業、做深“土特產”文章。堅持品牌引領,持續提升“價值鏈”。實施“甌越鮮風”品牌提升行動,30個品牌入選2023年度浙江省農業品牌目錄、數量全省第2,全市現有10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獲得“中國烏牛早茶葉之鄉”等“國字號”金名片25張。堅持走“專精特新”之路,實施“土特產”精品培育計劃,以小品種搶占大市場。溫州鴨舌年產量超1.2萬噸、占全國市場份額超50%,永嘉麥餅走出國門成為“東方披薩”,溫州大黃魚入選首批全國“土特產”推介名單。在堅守傳統中探索老字號年輕化轉型,打造溫州特色“伴手禮”,葉同仁國藥、李大同糕點等中華老字號煥發新生機,目前全市老字號年營業收入超百億元。
注重融合增值,不斷延伸“產業鏈”。編制產業鏈發展圖譜,建立“一產業一政策一專班”推進機制,大力發展預制菜、水經濟、竹制品、鐵皮石斛等特色產業鏈,帶動400家預制菜企業搶占全國市場“風口”,鐵皮楓斗年產量占全國的80%。突出產銷一體,實施“千名農播培育計劃”和“百名農播鄉村行”活動,去年帶動農產品網絡銷售超120億元。發揮溫商網絡優勢,助力農特產品“出海”拓市場,一顆楊梅在歐洲賣到了1歐元。高質量打造12個“一縣一帶一片”示范區,創成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8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7個,讓鄉愁從“看點”變為“賣點”。
強化基礎支撐,全面做強“生態鏈”。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農業強鎮等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平臺25個,實現縣(市、區)全覆蓋。建立農業招商“4+1”機制,近兩年招引益海嘉里、物產中大等重大農業農村項目76個,總投資342億元。創新“科技園+高校院所+企業”融合發展模式,落地江南大學溫州技術轉移中心、浙理工雁蕩山鐵皮石斛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成省級重點農業企業研究院7家,自主培育胚胎牛技術入選全省農業“雙強”十大成果。建立龍頭企業培育庫和“一企一策”幫扶機制,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聯農帶農模式,培育國家重點龍頭企業8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骨干企業35家,一鳴牛奶和熊貓乳業成為奶制品業的“上市雙星”。
據介紹,2024年,溫州將以新時代“千萬工程”引領,以強城、興村、融合、富民為主線,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加快繪就“百村引領、千村振興、全域共富、城鄉和美”新畫卷。進一步完善專班運行機制,落細落實強城、興村、融合3大類106項責任清單。高質量謀劃2024年城鄉提升工程項目,其中強城項目80個,年度計劃投資額246億元;興村項目98個,年度計劃投資129億元。持續推進“一縣一帶一片”建設,形成一批可看、可學、可推廣的片區組團發展標志性成果。實施點亮鄉村六個“百千”行動,大抓“六個一”產業,實施農業產業平臺能級提升工程,全力打造10條10億元以上農業全產業鏈條。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應忠彭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