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來捐款的。”
“阿姨,您又來了啊!”
在北侖區大碶街道學苑社區,這樣的對話已經發生了兩次。去年10月20日,徐阿姨第一次捐款2000元,未留姓名轉身便離開。同年12月22日,她又捐出2000元。一個多月后,就在前幾天,當她第三次來捐款時,社區黨委書記胡碧慧既意外又感動。
“能不能不寫我全名,也不要拍我正臉?”1月29日,在獲得肯定的回復后,徐阿姨才肯接受采訪。徐阿姨今年不到60歲,早些年定居北侖。談及捐款初衷,她說“國家政策好,生活有保障,也經常會遇到好人,因此當自己攢了一點錢后,也想幫幫別人。”
徐阿姨是一個記恩、感恩的人。她說自己小時候曾在放學路上不慎被車撞倒,是陌生人救了她,她說以前家里很窮,只有一床被子。
兒時遭遇過苦難,長大后生活安穩了許多,在車間當過縫紉工,也在辦公室待過,雖然錢賺得不多,但吃喝不愁,對此她已知足。剛參加工作那會兒,工廠發起愛心捐款,為洪澇災區獻愛心,因為捐了20元,她和廠長在捐款名單里并列第一。
而近一年來的連續捐款,要從去年七八月份說起。徐阿姨回了一趟老家,家里漏水,束手無措時是社區幫忙解決了難題。那一次之后,她將1000元捐款送到了當地社區,“我平時喜歡看新聞,當時好像是哪個地方發洪水,我就想著捐點錢,能幫一點是一點。”
回到北侖后,捐款行為“一發不可收拾”。“我發現捐款好像會上癮的,10月份在我們學苑社區捐過之后,我也沒想到自己之后還會來。”
而觸動她頻頻捐款的是一條條新聞。甘肅地震了,她想出一份力,于是在去年12月拿出2000元。今年1月,云南山體滑坡、新疆地震,她便又來了。
要知道,她的退休金每月也不過2000多元,也就是說每次捐款,幾乎是把當月的生活費全部取出。采訪過程中,徐阿姨全程戴著口罩,看不到神情,但每每提到“幫助別人”,眼眸里總會閃過光芒。
記者事后了解到,由于她不愿對外透露姓名,北侖區慈善總會為其開具的3張捐贈發票,以匿名形式操作,“交款人”一欄處填寫的是“學苑社區愛心人士”。
來源: 中國寧波網 | 撰稿:記者 陳燁 | 責編:周宣印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