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下午,河南大象新聞發布了一條“00后扮錦衣衛迎大家返鄉”的微博視頻,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稱“無知太可怕”。
視頻截圖
01
當地新聞媒體報道稱:1月27日,一群00后大學生在洛陽高鐵站扮錦衣衛迎接大家返鄉。這些同學表示,這么做是“想讓務工人員下車后感到溫暖”。
視頻顯示,多名穿著錦衣衛服裝的人在洛陽高鐵站迎接人們返鄉。一名扮演者說:“我們這些志愿者都是00后大學生,一般是下午兩點到六點半(表演)。不僅是游客,也希望那些回來過年的朋友們,辛苦一年了,回來以后接受我們盛情迎接,心里面暖暖的,我們就覺得做得很有意義。”
這個在他們眼里“很有意義”的“標新立異”的創意,在網絡上并不討巧,尤其在社交媒體上遭遇了不少質疑聲:“大學生對錦衣衛有啥誤解”“錦衣衛和衣錦還鄉有什么關系?”
如果只是一時興起,把“錦衣衛”和“衣錦還鄉”在字面上胡亂遐想、聯系,那只能說明太牽強,如果真的不知道“錦衣衛”的真實含義,那就實在有損于“大學生”這個一貫自豪的詞語了。
因此,許多網友質疑:“錦衣衛”以這種方式重出江湖,是想讓人感覺溫暖還是寒顫?
02
旅游因為總是明里暗里與文化牽連、并行而成為旅游者增長見識的活動。
但有一點是不可以忘記的:那就是旅游推廣需要尊重文化的本有的內涵,把美好的一面準確地傳遞給大眾,不可為了所謂的“標新立異”而去“語不驚人死不休”。
今年冬天哈爾濱旅游火爆以后,一些地方匆匆忙忙打無準備之仗,不是挖掘自身地方文化的獨到特色,去精心設計出具有差異化優勢的旅游文化產品,而是試圖“彎道超車”,以非常另類的方式吸引大眾眼球,以為這也是旅游文化可以嘗試的手段。殊不知,這只能引起人們的藐視甚至反感,這種“創意”期望的效果也必然會適得其反。
這個案例就是如此。錦衣衛是明朝特有的監督、稽查官員的職位,與東廠、西廠并稱明朝三大特務機構之一。因為擁有超常的權力并經常對官員動用酷刑而臭名昭著,讓人談之色變。
“穿著錦衣護衛游客”,不管出發點如何,只要了解“錦衣衛”的本意,就能知道,這個“創意”不僅不會帶給游客溫暖,反而會帶去寒顫。
旅游本是一種美好的體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需要與之匹配的、合適的傳遞方式。如果以一種曲解歷史真實含義的詞語去表述與之不對應或相悖逆的活動,這不僅僅是營銷的失敗,更是對旅游文化的踐踏。
03
旅游文化需要一種長時間的積淀,更需要一種恰如其分的表達方式去傳遞真善美和溫馨、溫暖。
城市的火爆看似是在一夜之間,其實這需要長期地建設和積累。和任何其他事情一樣:厚積,才能薄發。
像“錦衣衛”這類明顯缺乏文化、牛頭不對馬嘴的創意也被拿來當做善意的“標新立異”,實在是旅游文化的悲哀。
歷史淵源,文化共鳴,這是一個地方旅游推廣應當遵守的基本規則。不去挖掘本地獨有的文化特色,而去簡單地模仿、“抄作業”,終究不會產生持久的吸引力。
更何況,在沒有把歷史名詞含義搞清楚之前,就胡亂運用,等來的必然是負面影響。
“劍走偏鋒”那是需要認真研究、精心布局的,絕非大腦一熱,搞出來一個連含義都不清楚的詞語來,試圖達到火爆出圈。這是典型的期待“萬一”的僥幸心理,在旅游文化的打造上,這是一種“大忌”。
因此,低俗怪談、亂套亂用不僅不會產生心靈的善意碰撞,只能因圖一時之快而留下持久的負向效果。
像洛陽這個“錦衣衛”“創意”除了讓人驚詫和反感,任何“溫暖”都不會留下!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