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塵超標自動報警,產品質量實時在線檢測,礦山廢水自動循環……近日,在全省智能化綠色礦山建設試點現場驗收中,位于定海冊子島的浙江省交通集團交投礦業大皇山礦區交出了一份智能化建設的“高分報表”,受到專家組肯定并順利通過現場驗收。
以“一個模型、六個系統、四大平臺”為路徑,建設大數據及智能化平臺。大皇山礦區歷時9個月,先后投入了2000余萬元用于生產全智控化管理,實現了從爆破到發運全過程數據自動采集和控制,生產綜合效率提升10%左右,礦山綜合利用率達99.8%。“注意,有無關人員進入警戒區域!”在大皇山礦區指揮調度中心的大屏幕上,系統警報突然亮燈。在5G定位基站和鷹眼“指引”下,安全管理員迅速對人員進行定位并發出指令信息,通過智能化頭盔報警和提醒功能,越界人員接收到警報,安全快速撤離。這是大皇山礦區人員安全定位系統近日在應用模擬中的一幕,隨著這套系統的啟用,大皇山礦區智能化綠色礦山平臺建設進入了實用化的新階段。
“我們利用5G網絡將全礦區現有視頻與鷹眼聯動,設立200個視頻監測點,實現了礦區人員和車輛的全方位視頻識別和預警。”交投礦業安全環保部負責人南楠說,通過“現實+5G”技術,戴上智能化頭盔的前方人員還可以將現場情況傳遞到后臺,實現遠程指揮和會診,提升設備操作、檢修的效率。
“依托智能化管理,礦區每一度能耗、每一處環境變化都能精確掌控。”交投礦業生產技術部負責人左寶儀介紹,管控平臺可隨時監控礦區一線的生產、銷售、設備運行、工人在崗情況及安全管控情況,單次可以節約20分鐘來回礦區的時間。同時,每臺設備的能耗、每日水電消耗的數字都能實時精確反映出來,不僅極大地節約人力,而且能對礦區日常運行的關鍵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和分析。
依靠自主創新,砂石骨料保持“品質在線”。記者了解到,在大皇山礦區設立的國內砂石礦山領域首個砂石骨料檢測研究機構,正在將自主研發的“數字3D成像”“大數據分析”等現代化智能設備系統逐步應用于砂石質量檢測。砂石骨料研究院負責人洪偉華告訴記者,借助砂石產品質量檢測系統可避免巡檢不及時發生的超粒徑骨料混入,第一時間優化生產工藝,產品質量檢測時間也由原來的半天變成實時。
大數據、智能化賦能,傳統礦山收獲發展紅利。11月24日,大皇山礦區24小時出運量首次突破10萬噸大關;全年精品機制砂產量將突破400萬噸,成為全省最大的機制砂生產研發基地。精品砂石除供應杭甬復線、杭紹甬線、蘇州中南中心等重大工程項目外,還首次進入鐵路領域,保供滬蘇湖鐵路項目,成為長三角區域砂石市場上的“翹楚”。
來源: 舟山日報 | 撰稿:吳建波 毛峰 馬晶晶 屠仁美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