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黃巖區院橋鎮聚焦新時代“新農人”隊伍建設,打造了一批高素質的“興農人”。他們扎根農村,厚植沃土,助力當地農業產業發展,幫助農民實現增收共富,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活力。
機械化種植 科技化管理
糧食畝產屢創新高
章彬斌,在自己的家鄉黃巖區院橋鎮打理著1200余畝的農田。這段時間,正值早稻成熟的季節,他每天都會來到田間,用無人機查看稻子的生長情況。
“我現在都用無人機進行管理,因為水稻種植面積比較大,現在人又很難進去,用無人機進行航拍查看,病蟲害這些基本上都能看清楚。以前這么大面積我至少要跑一天,用無人機之后,我只要一個小時就能完成。”章彬斌說。
用科技種田,是章彬斌一直堅持的理念。
2009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公布,國家對農業發展的支持,讓章彬斌燃起了創業的激情。而彼時的他,擁有法律和經濟管理雙學位,從事著讓人艷羨的好工作。他放棄了這一切,回家貸款種田,創立了農業機械化專業合作社,成為了和父親一樣的農民。
然而,回到田間后的章彬斌卻敏銳地察覺到,傳統的耕作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新時代的農業,需要走機械化、科技化的道路。
“我當時沒有資金,在政府領導的幫助下,去銀行貸款了19萬元,購買了我們黃巖區第一臺烘干機和插秧機。因為我想著,不能用傳統的方式去耕作,農業要發展,必須機械化。”章彬斌說。
十多年來,章彬斌先后投入800余萬元,購置了缽苗有序拋秧機、節桿打捆機、無人機、智能化大棚等多種現代化設備,讓水稻生產實現了從育秧、插秧、病蟲害防治、施肥,到收割、烘干的全程機械化。
這期間,章彬斌一邊認真鉆研種田技術,一邊研究機械設備。經過多年的摸索,他熟練掌握了各種農用機械的維修。“因為剛開始,所有的機器都是我自己駕駛的,每次機器出現故障,叫維修人員過來,要浪費很多時間。后來我一邊跟維修人員學習,一邊自己摸索,慢慢就學會了。現在我可以把一臺機器拆成零件,再重新組裝起來。”
自己學會機械維修,不僅大大節省了時間成本,也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這也讓章彬斌的動手創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發揮,他根據實際需求,改良了不少農機具。
通過走科技化、現代化、規模化的農業生產之路,章彬斌種植的1200余畝農田,水稻最高畝產和平均畝產屢創新高。“我去年連作晚稻最高畝產864.1公斤,破了臺州的最高記錄。百畝示范方平均畝產是790多公斤,應該說也是整個臺州最高的。”章彬斌自豪地說。
產業帶動 村民共富
“我們這一棵是新品種,春香黃金貢柚,也是海外的品種,今天也是帶給大家福利……”在黃巖區院橋鎮左任新村的興梅苗木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朱遠親自當起主播,在鏡頭前,熟練地向網友推薦、分享自家的苗木。
“我們現在苗木銷售,一半以上都是通過網絡進行線上銷售的。以前我們的苗木只在黃巖銷售,現在通過互聯網可以銷往全國,有些甚至賣到國外。”李朱遠告訴記者。
除了銷售,李朱遠在苗木的培育上更是一把好手。走進興梅苗木的種植基地,枇杷、楊梅、柑橘、柚子等各種苗木一應俱全,還有許多國外引進的新品種。記者發現,這里的每一棵苗木都經過精心雕琢,外形優美。
“像有些高檔小區,他們不僅要求果子好吃,還要樹形漂亮,既是果樹,也是綠化景觀樹。所以我們要把苗木的質量提升上來,美感提升上來,這樣就可以賣出更高的價格,收入也會更高。”李朱遠說。
目前,興梅苗木有限公司共有種植基地150多畝,苗木總數達30多萬株,年銷售額300多萬元。
自己嘗到種植苗木的“甜頭”后,李朱遠還不忘帶動村民們一起致富。
在村民葉興廣的苗木種植基地,李朱遠耐心地指導他如何進行病蟲害防治。葉興廣說,李朱遠不僅為他們提供種植技術,還幫助他們銷售,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
“自從跟著李朱遠種植苗木之后,我的收入比以前穩定多了,好的時候一年有二三十萬元,一般情況下也有一二十萬元。”左任新村村民葉興廣說。
“我就是從苗木新品種培養、種植管理以及后期銷售等方面,給村民提供全流程的服務,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這樣村民的收入會提高,種植的積極性會提高,種出來的苗木品質也會更好。”李朱遠說。
在李朱遠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左任新村村民從事苗木種植,實現了增收共富。“以前我們村種植苗木的不到10戶人家,現在將近200戶,全村每年苗木的銷售額達到兩三千萬元。”
拓展農產品銷路 培養“新農人”
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浙江頭雁農文旅發展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陳輝,這些年通過培養下一代“新農人”、幫助農民打通農產品銷售渠道等舉措,為鄉村發展注入新活力。
“在直播的時候,你可以把我們東魁楊梅始祖地在黃巖東魁村這個背景,作為一個亮點來說……”在臺州科技職業學院的農產品直播間,創業導師陳輝正耐心地對學生進行直播指導。
“有了陳老師的指導,以后在直播中,可能會注意把農產品背后的故事加進去,有了文化元素和背景故事的加持,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產品背書。”臺州科技職業學院學生蔡樂怡說。
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農產品的生長屬性和背后的故事,陳輝經常帶領他們,走進田間地頭。“我覺得學生在學校學到的只是課本上的知識,對農作物實際的生長環境等不是很懂,通過帶他們到基地學習,讓他們在直播中講的內容更加豐富,更加專業一點。”陳輝說。
與臺州科技職業學院順豐供應鏈管理產業學院創業導師相比,陳輝更廣為人知的身份,是農產品的銷售“達人”。
陳輝是黃巖院橋鎮西溪村人,一個曾經村集體經濟為零的小山村。2017年,已在外就業的陳輝受邀回老家兼任村支書。為了改變村子現狀,在任期間,他多方爭取,為村里引進了“美麗村莊”等多個項目,改善村容村貌,同時通過自己豐富的人際關系和社交網絡,積極開拓村里農特產的銷路。
“當時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村民們的農產品品質都很好,但銷路成困難。作為村支書,我覺得我有義務和責任去幫他們拓寬銷路。”陳輝說。
為了提升自己的農產品銷售能力,2019年,陳輝爭取到了去杭州培訓的機會。這次培訓,讓他結識了很多良師益友,也為他之后的“帶貨”道路奠定了人脈基礎。2020年,陳輝辭去了西溪村黨支部書記的職務。
“通過前期幫助農戶銷售農產品,我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了更好地投入到這個事業中,我辭去了村書記的職務,后來成立了浙江頭雁農文旅發展有限公司。一方面為了自己創一份事業,另一方面,也想幫助更多的農戶帶來增收,讓他們的農產品銷路更多一點,更廣一點。”陳輝說。
經過多年的運營和拓展,陳輝和他創建的“浙江頭雁農文旅”,一路高歌猛進。目前,浙江頭雁農文旅運營農產品數量200多種,年銷售額達2000多萬元,幫助數百家農戶實現增產增收。
記者從院橋鎮了解到,近年來,院橋鎮聚焦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人才需求,制定“新農人”培育計劃,挖掘涉農網絡達人、現代化農業帶頭人等作為導師,通過電商培訓、技術培訓等方式,推進農業人才培養,大力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推動院橋農業跨越升級。
“我們院橋鎮是農業大鎮,我們通過技術培訓、網絡技能培訓這些措施,加強了‘新農人’整體技術的提升。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模式,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管理的‘新農人’隊伍,能夠帶動我們周邊的老百姓共富,也能為院橋的農業發展提供更大的幫助。”黃巖區院橋鎮副鎮長何滔說。
來源: 浙江在線 | 撰稿:共享聯盟·臺州 詹友平 洪艇 | 責編:金雨馨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