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茶飲、小吃、酒吧”三條特色街區,是推進古城文商旅深度融合發展的重點項目,也是喚醒解放路商圈、繁榮古城夜經濟的重要抓手。記者從越城區文旅集團了解到,“三條特色街區”預計9月底全面開街。特色街開起來容易,但如何活下來、更好地成長,這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特色街區”建到哪一步了?
去年7月,越城區對外發布了“三條特色街區”規劃,引發了眾多市民關注。“我看過相關規劃,上大路茶飲街適合淺坐、交流、冥想,這點跟我比較契合。過段時間有外地親戚來,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帶他們坐坐搖櫓船。”家住北海街道觀瀾豪庭小區的陳先生說。
“上大路茶飲街已簽約41個攤位,簽約率達79%。”越城區文旅集團有關人士說,目前已引入姆明咖啡、“獅佩賽”酒咖、小罐茶旗艦店、福鼎白茶品品香等品牌茶飲。上大路二期先行區C3、C4、C5房屋也已完成修繕,預計7月底商戶全部進場裝修。“水上游線預計9月初試運營,現已完成10艘搖櫓船相關證書辦理以及河道水域清理工作。”該人士介紹。
金女士住在北海街道錦樾華府小區,每逢周末,她都帶孩子到倉橋直街,順便逛一逛旁邊的府橫街特色小吃街。“小吃還可以再豐富一些,最好是有紹興各地的特色小吃,每個地方都引進一兩樣來。”她說。“‘小吃一條街’項目整體策劃方案已完成,計劃打造紹興首座‘美術藝術休閑跨界融合街區’。”越城區文旅集團有關人士說。
信息顯示,截至目前,府河里酒吧街已有酒吧15家,其中10家已營業。“現有酒吧類及周邊業態,如黃酒批發、文創、民宿、咖啡茶飲等,占比達70%。”越城區文旅集團有關人士稱,先期將以活動實現引流,現已與相關單位達成合作,累計完成演出12場。“接下來,將繼續引進優質酒吧和周邊業態,并建立相應運營管理機構開展多形式促銷活動。”該人士透露。此外,迪蕩湖濱酒吧街重點打造“大冰桶”核心地標,充分利用數字影像技術,白天展現半透明視覺效果,夜間以光影秀為主。“除突出酒吧街元素特色標識,營造動感炫酷的時尚科技氛圍,還將探索開展外擺位和延時營業試點。”該人士說。
充分考慮后期如何更好成長
再過一個多月,“三條特色街區”就要與市民正式“見面”,到時呈現的內容、場景,能否讓大家有感受、有感覺,甚至有感動?對此,越城區已在謀劃。
“需求導向很重要,業態的布置、內容的安排等,都要有充分考慮。”越城區有關人士說,“特色街區”開起來容易,但能不能活下來,并更好地成長、發展,認識到這點很重要。
以活動賦能,激發“街區”活力,這是越城政府部門著力在做的。有關人士認為,先期引流是需要的,但最終還是要讓市場和市民認可。“內容如何表達?不能自娛自樂,要迎合市民消費需求。”該人士說。幾天前,市民嚴女士去了趟府河里酒吧街。“晚上9點多到的,人流量還不大,建議可以多引進一些餐飲店,很多人吃完晚飯,可能想去酒吧坐一坐。”她看到,有的酒吧推出了文藝范十足的活動,有的酒吧安排了地方曲藝表演,“整體活動方面還有欠缺,由運營團隊統籌策劃可能會比較好。”
迪蕩街道提供的信息顯示,目前,市民對迪蕩湖濱酒吧街的認可度還是比較高的:各酒吧的客流量,今年二季度要比一季度多20%—30%;周邊業態(如餐飲)生意挺好,湖濱人氣也有了相當大的提升。“前期活動策劃多,這點很重要。”迪蕩街道黨工委書記盛瑜說,接下來計劃開設湖濱夜市,在一些空閑場地安排特色餐車或后備廂市集,主要在周末舉辦,爭取每次主題都不一樣。
做好配套保障也很重要。有人認為,配套不夠完善,可能制約“三條特色街區”后續的發展,如何將制約因素轉變為支撐因素,需要著力破解。以府橫街特色小吃街為例,這里經常有汽車開進、停放,道路不寬加上設攤位,一到節假日就非常擁擠,游客來此消費的欲望大打折扣。“周邊還有哪些資源可利用,還有哪些資源要打通利用,還有哪些資源可爭取利用,開街前一定要搞懂弄清。”有人建議。
在停車難的情況下,如何方便市民前往,這也要考慮。有的街區有特色、有主題、有內容,但時間長了,要是出行不方便,市民可能就不去了。記者從區交通運輸局了解到,他們將在公交線路優化方面下功夫,比如開通靈活公交。這方面,迪蕩湖濱酒吧街已有嘗試。“目前靈活公交集中在白天,而市民去酒吧街主要在晚上,建議適當延長公交運營時間。”盛瑜說。
與周邊網紅點加強聯動,將有助于拉動“街區”人氣。比如,上大路茶飲街可與陽明故里聯動,明確“以陽明文化為特色、以茶飲文化為支點”的目標定位,互為照應,共同繁榮。府橫街特色小吃街要好好利用倉橋直街聚攏的人氣,統籌好商戶、游客、住戶三者關系,實現共贏。
“文商旅融合發展也好,三條特色街區建設也好,都需要在規劃、運營、服務上多下功夫。”越城區有關負責人說,這段時間,相關部門和街道要沉下心去研究,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不斷提升管理和服務效能,為“三條特色街區”高質量開街運營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 紹興網 | 撰稿: | 責編:汪杰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