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企500強再次官宣。
日前,全國工商聯發布“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浙江有108家民營企業上榜,入選數量連續25年居全國首位。其中,紹興12家企業上榜,數量在杭州、寧波之后,居全省第三位。
作為民營經濟的“塔尖”力量,民企500強代表了民營經濟的發展水平,折射出地方經濟的活躍程度。透過這份榜單,可以看出近年來紹興市入圍企業數量平穩增長,但質卻愈發厚重,民企規模和實力不斷增強。紹興交出了一張高質量發展的民企答卷。
“含金量”的體現
什么樣的企業才有資格稱得上“中國民營企業500強”?275.78億元,這是最新入圍門檻。
縱觀這份榜單,每年都在用數字刷新著業界的評判尺度。近五年來,該榜單的入圍門檻從年營業收入185.86億元攀升至275.78億元。《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顯示,2022年營業收入總額超過1000億元(含)的企業有95家,有17家企業營業收入超3000億元,其中有8家超5000億元。彼此之間你追我趕、競爭激烈。
強手如林,紹興民營企業表現出色。今年上榜企業數量和去年持平,自2019年以來,紹興市上榜企業數量依次為11家、10家、11家、12家、12家,整體規模連續多年平穩增長,數量穩居全省前列。
從營收規模看,近五年上榜紹企的總營收從4679.27億元增長至6438.76億元,規模效益持續增長。今年,12家上榜企業營業收入戶均536.56億元,較上年增長7.71%,稅后凈利潤總額為221.07億元,戶均18.42億元,較上年增長1.22%。其中,海亮集團以2073.7億元營業收入,位列全國第32位,也是唯一一家營收規模在2000億元以上的紹興民企。此外,新增500億元以上企業兩家,分別為浙江中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525.22億元和三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523.1億元。
從產業結構上看,紹興市民營企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制造業群體優勢突出。12家上榜企業中,就有7家制造業企業。“盡管入圍紹企主要分布在傳統制造業領域,但這些傳統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和項目技改加快轉型升級,像三花集團、臥龍集團、龍盛集團等,已經成為掌握產業鏈核心環節、占據價值鏈高端地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領軍企業。”市工商聯相關負責人說。
從地域分布情況看,柯橋區、上虞區、新昌縣均上榜3家,諸暨市2家,越城區1家,這與紹興市縣域經濟發展相對均衡,縣域之間存在較為明顯的相互競逐息息相關。
作為民營經濟大市,2023年紹興民營經濟在全國榜單中的表現,是一份實實在在的“高分報表”,含金量十足。
“不掉隊”的秘訣
在這份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我們看到不少熟悉的企業巨頭一直穩居前列。然而,也有一些曾經輝煌的企業被同行趕超,在競爭中失利。如何才能不掉隊?或許可以從榜單上的紹興“常青樹”中得到一些啟示。
海亮集團、中成控股集團、三花控股集團、臥龍控股集團、寶業建設集團、龍盛控股、萬豐奧特控股集團、亞廈控股、天潔集團、精工控股集團等龍頭民企,多年來躋身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市場起起落落自有其規律,關鍵是看對規律的把握。什么時機出手?得好好研究。”寶業建設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寶業集團是中國建筑企業中首批獲得特級房屋建筑工程總承包資質企業、內地首家在香港上市的綜合類民營建筑企業。歷經40余年發展,市場遍及蘇浙滬、京津冀、華中、西北等20多個省市,年施工能力逾2000萬平方米,年產值超300億元。
“2016年,國家出臺意見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當時各項政策、技術都已成熟,不抓住這個春天,不是錯過幾年,而是錯過一個時代。”該負責人表示。此后,寶業大力推動裝配式綠色建筑發展,率先踐行我國建筑節能戰略和“碳中和”目標,研發的建筑產品不僅低碳、節能、環保,使用壽命還從50年提升到了100年,行業影響力與日俱增。
“企業不掉隊的關鍵之一就是要把握大勢,做正確的事。”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新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明文彪表示,大企業要順應當前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格局,生產的產品一方面要適應國內趨勢,貼合國家戰略,一方面也要考慮消費者需求。
這方面,同在榜單內的萬豐奧特控股集團作了很好的示范。從汽車零部件到通用飛機,經過多年發展,萬豐奧特已經形成了以通用飛機整機制造為核心,以觀光旅游、航空運動、飛行體驗、駕照培訓等為亮點的通航全產業鏈生態體系,實現多個領域細分市場的全球領跑。
“跨賽道”的突破
翻閱百強企業的簡介,發現其涉足的領域越來越寬廣。
連續4年上榜世界500強,連續20年上榜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海亮集團,業態就很豐富,涉及有色材料智造、教育事業、生態農業三大核心領域。
“一個很明顯的特點,便是企業們的經營業務類別越來越難界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明文彪看來,企業多元化經營要取得成功,一個是原有產業有形成足夠的產業壁壘,能源源不斷提供自由現金流;二是新產業能與原有產業互相協同,形成集聚效應。
海亮集團的前進之路印證了這一點。
集團旗下有色材料智造有33年銅加工生產歷史,是全國銅管銅棒產銷量最大、最具實力的企業。2021年,海亮搶抓新能源產業發展機遇,切入了銅箔賽道。
海亮教育,具有28年基礎教育、21年國際教育辦學歷史,是國內覆蓋面最廣、最具實力的基礎民辦教育集團之一。
明康匯生態農業,是一家以生鮮供應鏈為核心的全產業鏈運營公司,也是杭州G20國際峰會的主要供應商,在抗疫保供中,累計提供了超550萬份保供食材。
結合自身產業優勢,海亮集團利用旗下海亮教育和明康匯的優勢和資源,成立海亮鄉村振興集團,重點面向省內山區26縣、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重點革命老區等結成“鄉村教育事業和鄉村農業產業振興共同體”,實現教育振興、農民致富“雙贏”。
海亮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黎紅表示,進入教育、農業領域之后,對質量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將教育和農業管理體系應用到有色材料智造等制造板塊,將進一步提升海亮制造的“成色”。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 共享聯盟·紹興 徐晶錦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