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第一在线影院,中文字幕人妻丝袜1页,又粗又大又黄又爽的免费视频,日本久久高清免费观看


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產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麗水 新聞詳情 A- A+
麗水:挖掘紅色歷史 不負青山秀水
——建黨百年 看浙江革命老區發展系列報道之一
發布時間:2021-07-12 16:27:15    

   編者按:秀山麗水,是麗水的金名片。這個森林覆蓋率高達百分之八九十、“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是當年浙西南革命根據地所在,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曾生活、戰斗在這片熱土上。

  山高水長,峻嶺阻隔,麗水經濟曾經很落后。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麗水在經濟、社會、城鄉面貌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浙江綠谷”,在生態環境就是現實生產力的今天,革命老區麗水迎來了大展宏圖的新時代。

  麗水的龍泉市住龍鎮以及所轄的西井村在偏僻的西部。那里大山云立,山高水長。不過,通往鎮里的路已是“舊貌變新顏”,一條蜿蜒的柏油路從市區通往紅區鄉鎮。

  據龍泉市革命老區發展促進會陸龍水會長介紹,過去從龍泉縣城到住龍鎮開車至少要兩個小時,盤山而上,非常辛苦。當地農民為了把種植的土特產賣到外面,需要翻山越嶺,著實不易。

  4月21日,記者從龍泉市區只用四十分鐘就到了群山環繞的住龍鎮。在連接大山的路上,我們看到一座大約二十米長的紅軍橋正在凌空修建,工人們還立了一塊石牌,準備寫下導游圖和簡潔的紅色歷史介紹。

圖片 12.png

[中共浙西南特委舊址]

01

  進村的路有些狹窄。雖然是沿著一側的峭壁開拓出來的,但是兩輛轎車仍可以交匯;遇到大車,小車可以找到一些寬敞的路段讓行,司駕人員也可以作為暫時棲息的地方。

  行路難,但是畢竟是可以通達了。左側是峭壁,右側一條護欄之下,就是山溝和河流。河水格外清澈,完全是天然的樣子。這個綠化率高達百分之九十的山區,真可謂“綠水青山”。

圖片 13.png

[西井村新貌]

  西井村也是一個沿河而建的村莊,人口不多。一條清溪穿村而過,兩岸是長滿樹木的巍巍高山。復原的中共浙西南特委舊址就在這里的西井村。一組塑像,下面有名字。在大山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偉岸。

  在臨河的一面長墻上,寫著這個村最近獲得的榮譽和特色:中國傳統村落、美麗鄉村、蜜蜂特色村。

  雕塑群是在老促會的努力下建起來的。村里的紅色紀念館也有了一點模樣,正在規劃修葺。臨河岸上的一些舊房子,紅色資源正在挖掘。受紅色旅游名氣的吸引,國際蜂蜜大會2018年選擇在這個偏僻的村莊召開。

圖片 14.png

[悠閑的住龍鎮居民]

  住龍鎮的紅軍街打造得很有思路和特色。兩旁的民居融入了很多紅色基因。有的是民宿,有的是當地特色產品店,幾乎每一棟房子都有一個紅色故事。而整個紅軍步行街臨江而建,清澈的河水伴著這一片木制結構的小樓。八十年前這里戰火不斷,如今人們在河畔的花園里敘敘家常,看看載滿游客的帆船慢悠悠地來來往往。

  紅綠融合,發展經濟。這是住龍鎮當下發展經濟的一個思路。據鎮長張震介紹,在紅綠融合的思路指導下,這幾年鎮里經濟發展很快:打造紅色街區,發展鄉村旅游,建立康養基地,生態旅游規模逐年擴張。傳統的茶葉、食用菌、蜜蜂產業轉型,經過深加工,都產生較高的效益。保護生態公益林,主導生態產品,擴大規模,提高質量,產業鏈條更全。紅色旅游線路輔以教育,把點串成線,這里的居民提高了收入還接受了更多外來的新鮮事物,大家的日子越來越有味道。

  記者在龍泉采訪革命老區的發展情況,也了解到龍泉的劍瓷文化。“一劍鐘情,從瓷開始”,離開龍泉的路上,我們看到了這個青瓷之都的秀美,也感受到鑄劍之城的英勇和勤勞。

  02

  和龍泉市相鄰的遂昌縣深藏著浙西南第一個黨支部,這個黨支部就在遂昌的王村口鎮。

  王村口是一個沿著烏溪江流向排開的一個山區小鎮,烏溪江穿村而過,這條江也一條重要的水上運輸通道。近幾年因為挖掘紅色資源,因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所在地而聞名。

圖片 17.png

[浙西南根據地挺進師師部所]

  近幾年,王村口鎮的紅色資源得到了深入的挖掘。除了已有的挺進師紀念館,還將劉英、粟裕生平事跡提煉出來,重新建了一個紀念館,各占一層樓。師部舊址在一個民房里。說是民房,三層木制結構的樓房,有一個地下室,打開通道就是烏溪江。

圖片 19.png

[王村口的紅色教育氛圍和秀美的村景相輝映]

  王村口鎮挖掘紅色資源一個重要特點是善于尋找和擴展。比如他們單獨設有一個名叫“大山深處有大愛”的展館,說的是1942年當地老鄉營救美國飛行員的故事——美國飛行員在完成轟炸東京返航途中失散,其中有一架飛機墜落在遂昌附近。通過擴展,成為一個彰顯中美友誼的紀念館,以文字和影視電影截取段落的方式重現那段歷史,讓游客有身臨其境之感。

  一個小鎮能夠挖掘和打造出如此紅旅項目實屬不易。而紅綠結合振興老區經濟的行動正如火如荼。紅色前行,帶動綠色產業的深度發展,已成為當地人民共同的發展理念。

圖片 19.png

  在麗水市區,我們走訪了興華廣貨號百貨店,這是1939年3月至1941年4月初中共浙江省委領導機關設在麗水期間,省委書記劉英以店老板身份開設的交通聯絡站。樓下幾個塑像,展現出當年的風貌。

  麗水北靠大山,三面環水。城市南部這條名為“大溪”的寬敞河流是甌江的上游,環抱著麗水的三面。溪江兩岸就是林蔭大道,是市民晚上休閑散步、納涼練步的好地方,是麗水最大的文體游覽帶。成為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的一個標志。

圖片 20.png

古堰畫鄉一景

  03

  她有一個動人的名字:仙渡,又是一個革命老區鄉,屬于麗水市蓮都區。這里是一個精致的山村小鎮。一條不太寬的街道兩側,是漂亮的二三層民居。也有類似于早市的攤位,鄉村味道很是濃厚。

  建在這里的北鄉革命紀念館展示的是劉英、粟裕的紅軍挺進師在附近一帶山區與國民黨周璇的故事。也有早期革命、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

  挺進師的足跡遍布麗水西部。是為了掩護紅軍主力部隊戰略轉移,牽引國民黨的部隊一支重要的軍事力量。

  仙渡鄉黨委書記王皓聊起當地經濟發展的思路:利用紅色資源,將附近的幾個鄉鎮聯合起來打造紅色線路和區域,紅綠結合,旅游先行,吸引人來,銷售當地的農副特色產品,提高民眾的收入。

  離仙渡不遠的碧湖鎮也是革命老區,現在成了一個著名的“聯合”景點:古堰畫鄉。

  經導游介紹才知道,這個古堰建于公元500年,曾經澆灌的土地面積超過世界著名的都江堰!

  古堰似乎看不出曾經的氣勢。不過是一條古渠和不深的溪水。沿古堰而上,木橋玲瓏。這是一個古村落,名叫堰頭村。現在村民基本以旅游業為主了,過去老區的貧困村莊現在因為旅游而興。甚至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也開始回村來經營民宿、開拓旅游項目。

  千年樟樹,依舊矗立在古堰頭,妝扮精致的河岸景區,兩岸翠竹青青,石磨小徑。構成了一個老區村現在的風景。曾經喧囂的古堰在現代旅游思路的安排下,安靜地守護著新的千年夢想。

  考察完古堰需要坐船去畫鄉。才知道古堰和畫鄉是兩個獨立的景點。有兩條河流甌江和松蔭溪在這里匯聚,下游到麗水市區,再納幾條支流,到溫州就是大甌江了。

  畫鄉在大港頭鎮大港頭村,屬于麗水蓮都區,也是一個老區村。一條文旅街與江平行而建。文創多是本地特色手工制作為主,是一些旅游紀念品。民宿則建在二樓,臨江的房子是游客的最愛,村民們開始嘗到發展紅色文旅的甜頭。

  因為風景優美,古木參天,江水清潔,這里成了畫師特別是油畫學生臨摹的基地,畫鄉之名因此而來。在幾個古木樹下,有一些畫院學生在做油畫,凝目靜思,旁若無人。

  據說書畫游已經是這個鄉鎮的主要產業了。政府為了吸引各地畫師過來,還蓋起了基地,時常舉辦畫展。不少大師慕名而來,這里就真正“藝術”起來了。

  整個村莊古樸寧靜。村子臨河那棵樟樹樹齡據說是浙江第一,守在村莊河流之畔,傳說是掛上燈籠讓遠處來的航船夜晚做引航的。昔日的繁華碼頭現今成為旅游之地。只要有了人流,經濟就會順勢繁榮,民眾就會慢慢富裕。

  04

  “麗水的經濟在近幾年大跨越發展中,尤其是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導下,麗水在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麗水市老促會常務副會長潘毅平給我們展示了麗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數據:2020年,麗水地區生產總值1540.02億元,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在全國革命老區中領先。

  他說,麗水是浙江省唯一的所轄9個縣(市區)均為革命老根據地縣的地級市,保存好且具有開發價值的精品紅色旅游資源26個,現存革命遺址429處。現在,麗水正在通過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深化“紅綠”融合,打響“紅色浙西南、綠色新麗水”區域品牌,書寫高質量綠色發展的“麗水之干”。

圖片 23.png

2020年麗水市成功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二連冠”

  在一份“發展紅色旅游基本情況”的資料里,我們看到:包括蓮都紅色旅游區,披云山—九龍山—安岱后、百山祖—龍泉山—云和梯田,甌江—千峽湖、括蒼山—大洋山四條紅色旅游帶在內的“一區、四帶、十鎮、百村”旅游布局已經鋪開。而一批紅色旅游目的地、精品線路也在精心打造之中。

  革命老區麗水,正在紅色、綠色融合中崛起。浙西南革命精神——“忠誠使命、求是挺進、植根人民”在新的時代依舊在激勵著勤勞智慧的麗水人民,發奮圖強,建設更加美好的家園。

  麗水市革命老區發展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潘毅平是青田人。他介紹說,青田是著名的僑鄉,很多在戰爭年代離開家鄉去歐洲經商或者打工的人回到家鄉后,也很喜歡去這些革命老區去看看走走,他們感嘆中國共產黨打天下的不易,更感受到中國在共產黨領導下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

  【浙江11地市老區發展系列報道】

  溫州:“帶”“路”整體規劃 農旅共榮共發

來源: 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