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末,東北大地迎來水草豐美的初夏。處處生機盎然的景象,鼓舞著人們干事創業的熱情、激發出奮進實干的沖勁。市委書記陳偉率領的嘉興市代表團踏上吉林這片熱土,在實地學習考察中對接深化對口合作事宜。
走進白城—嘉興產業園,只見塔吊高聳、施工車輛往來穿梭,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由浙企參與投資建設的鉛碳電池生產及廢舊鉛蓄電池項目正在熱火朝天建設中,計劃總投資100億元。同一個園區內,由浙商投資的年產10萬噸大米暨5000噸營養米粉項目已完成部分生產線安裝,進入設備調試階段,即將實現農產品“產加銷”一體化。
這兩個“浙江味道”“嘉興范兒”十足的優質項目,是嘉興、白城對口合作中落實落地的最新成果,為打造浙吉對口合作“升級版”寫下了生動注腳。
而故事的開頭,還要翻回到2017年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啟動東北地區與東部地區部分省市對口合作那一頁:浙江與吉林一南一北“牽手”,嘉興和白城跨越山水“結對”。
遠隔千里的你我
共同話題不間斷
對口合作,為嘉興牽線搭橋介紹了一位志同道合、意氣相投的東北“老鐵”。兩個交集不多的城市走到一起,相似之處接連顯現,為加強交流、深化合作打下了基礎。嘉興位于長三角腹地,自古為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白城扼吉黑蒙交界要塞,素有“中國東北水鄉”之稱。聚焦農業,兩地能“侃侃而談”,找到精準匹配的契合點。嘉興市農科院在水稻育種上碩果累累,為“端牢中國飯碗”貢獻了力量;白城市農科院的燕麥、雜糧雜豆研究處于全國領先地位,擁有多個國家級科研平臺。近年來,兩地農科院頻繁互動,不斷開拓思路、積極探索,共同成立雙創基地、打造特色項目,做深科研合作的文章。
又如,聚焦文旅,兩地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良好的生態條件,交流合作有潛力、空間大。2022年白城強力推進中共遼吉省委舊址恢復保護期間,考察組應邀赴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參觀學習,在互動分享中共同提升展館建設管理和講解水平。開展白城—嘉興“城市1+1”文旅對口合作交流活動,推動資源共享、平臺共建、客源互濟。
“板有短長”成互補
發揮優勢促振興
有了強強聯合、更上一層樓,更要揚長補短、激發新動能。
嘉興靠制造業起家、以制造業見長,在資金技術人才、民營經濟發展、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優勢明顯,但在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土地、環境、能源等要素制約日益顯現。白城恰恰工業基礎相對較弱,但各類資源要素保障較為充足,尤其是新能源資源富集,風電、光電產業蓬勃發展。去年以來,嘉興與白城積極推進“一市一平臺”調整優化,著力打造對口合作主平臺——白城—嘉興產業園。這個協同打造的園區,把白城綠電產業示范園區建設與嘉興產業優化升級戰略進行有效銜接,圍繞農產品加工、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等產業,充分利用電價政策等優勢吸引嘉興乃至浙江省的產業轉移和先進制造業產業化項目。除兩個在建項目外,不久前,園區招商引資又傳來好消息:一家嘉興企業計劃落戶總投資10億元左右的碳纖維生產項目,正在洽談具體合作事宜。
嘉興營商環境建設起步早、走在前。近年來,白城對標嘉興的先進經驗做法,以“數字政府”建設為引領,借鑒“最多跑一次”改革模式等,著力打造“無差別全科受理”政務服務機制。同時,生態經濟發展、特色小城鎮建設、城市管理等多領域機制創新也穩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飛地經濟”等落地見效,由嘉興企業參與的吉林四季盛寶有限公司,對原白城市紡織廠改制組建,為瀕臨破產的企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縱深推進謀新篇
合作共贏向未來
從江南水鄉到草原明珠,從南湖畔到嫩江邊,對口合作“一線牽”,讓嘉興與白城張開懷抱、緊緊相擁。五年多來,兩地四套班子領導互訪頻繁,干部掛職等人才交流密切,各縣(市、區)確定對口關系,逐步構建起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和其他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合作體系……雙向奔赴的站位高、舉措實,對口合作的成效多點開花、風生水起。
面向新征程,如何在打造浙吉對口合作“升級版”中展現更大作為?兩地將牢記殷切囑托,按照部署要求,重點圍繞產品與市場、資源與資本、制造與創造等深入對接,進一步提高產業合作協同度、融合度,推動先進制造業、數字經濟、農業、文旅等領域對口合作向縱深推進、邁上新臺階。探索創新合作機制和運作模式,爭取在優化土地等資源要素配置上解難題、求突破,推動相關指標跨省交易合作;健全完善組織領導機制、智庫支撐機制,促進觀念互通、思想互動、作風互鑒。做優做實交流合作平臺,建強白城—嘉興產業園、白城市雙創基地等。
山海不遠,潛力無限,未來可期。對口工作是光榮政治任務和重大政治責任。嘉興將始終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強烈的責任擔當和務實的作風舉措,進一步找準互利共贏的路徑、建強融合發展的平臺、搭好交流往來的紐帶,凝聚合力、同心筑夢,不斷書寫深化對口合作的新篇章。
來源:嘉興日報 | 撰稿:記者 潘琳娟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