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馬上到入學年齡,希望在家門口上好的學校;孩子要上高中了,期待更多好的選擇;孩子生活在鄉村,能享受和城里同樣優質的教育……對一個個家庭來說,讓孩子能“學有優教”,正成為影響其幸福感、獲得感的“關鍵小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
中央有部署,杭州見行動。
前不久,杭州市小學一年級新生報名落下帷幕。今年全市新生報名人數約13.5萬人,處于歷史高位。“孩子上學會不會沒著落?”不少家長有這樣的擔憂。事實上直到升學季結束,也沒有“報不上名”“入不了學”的事發生。
遇到入學高峰,如何平穩度峰?杭州采用了新建校園這個“硬招”,今年是杭州連續第5年把新建學校納入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前4年已建設447所,新增學位38.21萬個。今年,新學校已完工51所,其余項目也均已進入裝飾裝修或室外附屬施工階段,預計將提前竣工。
“教育要優先布局、優先建設、優先投入。本輪校園基建,杭州找準薄弱區塊,確保教育配套供給。”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絕大部分新建學校落在了人口流入多、流入人口年輕化的區域。解決了“有學上”,還要“上好學”,對于新學校的打造,“名校集團化”模式正被廣泛運用。通過名校領辦,輸出優質教學團隊和成熟管理模式,讓一所所新校能高起點辦學。
一邊是區域教育資源的不斷優化配置,另一邊是市域教育優質均衡的加快深入推進。
“開展市、區兩級合作共建優質高中是一大創新舉措,讓直屬高中的優質教育資源更好輻射周邊區縣市。”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前幾年已成功打造了杭二中錢江學校、學軍中學海創園學校、杭十四中青山湖學校。今年9月,杭高臨平學校、杭二中富春學校、學軍中學桐廬學校將正式投用,讓更多學生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高中資源。
實現“教育共富”的進程中,杭州還通過實施辦學資源共建共享、農村教師素質提升、農村學校“提、撤、并”、農村學生健康成長“新四項工程”,持續縮小基礎教育區域差距、城鄉差距。其中,將進一步深化市域“組團式”教育對口服務,服務范圍從山區4縣擴大為西部五區縣,服務周期從兩年延長為三年。
“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加強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為杭州奮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城市范例夯實基礎性支撐。”市教育局負責人說。
來源: 杭州日報 | 撰稿:記者 王厚明 | 責編:王梓歌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