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正值梅汛期,強降雨天氣相對集中。在“暴力梅”的強勢“入侵”下,接下來將是“暴雨頻頻”的節奏。
不少市民上下班通勤時發現,杭州的涵洞、隧道今年都劃起了兩條嶄新的黃色積水警戒線。
早前,市民盛先生駕車駛過艮山東路和環城東路路口的下穿道時就注意到了這兩條醒目黃線,“后來在新城隧道、文一路隧道都看到了。”
下穿道繪制的積水警戒線。受訪者供圖
“往年好像是沒有的,是今年新設置的嗎?”盛先生說自己之前關注過暴雨涵洞積水的新聞,很好奇這兩條線具體有什么作用,“司機們要怎么看這條線呢?”
6月24日,潮新聞記者跟隨市政工作人員一起來到香積寺路隧道,為大家“揭秘”這兩條黃線。
進入香積寺隧道東入口,行駛400米左右,眼前便出現了第一處積水警戒線,第二處(北線)則位于主線和北匝道匯入口向前700米處,西向東方向(南線)在入口800米左右處。
香積寺路隧道內的積水警戒線。王好/攝
“往年也有設置這兩條線,不過標識設置在隧道兩側防撞擋墻上,車輛快速駛過時,它容易被忽略。” 西湖市政橋隧部經理鄭有華告訴記者,今年根據車道寬窄,對城區各隧道、下穿道出入口的積水預警標識進行增設繪制。
目前,全市已全面完成下穿設施積水警戒重新漆畫,并新增“積水警戒”四個大字,其中下穿隧道52座,下穿道94座。
“積水大多比較渾濁,在車上駕駛時,單純依據路面積水特征判斷深淺是很難的,這時候就需要借助積水警戒線。”鄭有華解釋,積水警戒線通常設在隧道、下穿道迎車方向最低處,“這是最早、最容易發生積水情況的地方。”
兩條線的警戒水位分別為15cm和30cm,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司機看到積水即將淹沒警戒線時,前方的涉水深度為15cm或30cm。
記者在兩條警戒線旁邊都看到一個類似水管的物體,鄭有華介紹,這是一個電子液位感應器,即電子水尺,“它能將積水深度數據上傳,我們能第一時間掌握積水情況。”
“如果隧道、下穿道出現積水,并呈增長趨勢,我們將馬上采取封道措施,不一定要超過積水警戒線。”鄭有華說,今年在隧道和下穿道各入口處都配備封道警示桿、防汛專用物資,以便處理緊急情況。
隧道積水警戒線旁的逃生通道。受訪者供圖
相較于隧道,遮擋面積小的下穿道更容易發生積水情況,鄭有華提醒,雨天下穿道積水超過警戒線,請勿冒險涉水,“如果在隧道內發生積水,司機可通過兩側的逃生通道脫險。”
來源:潮新聞 | 撰稿:王好 通訊員 葛暢 | 責編:汪杰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