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北方正經歷今年來最強的高溫炙烤。多地“熱力爆表”,山東、河北有超過20個國家氣象站最高氣溫突破當地6月上旬極值,河北成為40℃酷熱集中區。根據預測,北方這波高溫加班到下周,而酷熱,也似乎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尤其是極端高溫,近年來,似乎也越來越頻繁。面對極端高溫,個人如何防范?一座城市,又如何做好應對?《新聞1+1》連線河北省氣象災害防御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陳小雷、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研究院教授游志斌,解讀相關問題。
高溫預警發出后,如何更好的精準傳遞?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研究院教授 游志斌:預警發出之后,尤其是當地的黨委政府,還有關鍵的組織群體,都應該接收到信息,尤其是黨委政府要去關注信息,而且在收到信息之后精準地把它傳遞出去。像北京6月11日,就先是非常熱,傍晚又突然降雨。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就要及時提醒公眾,尤其是一些脆弱人群,不僅要帶傘,可能還要防雷,一些精準化、定向化的提示,就顯得非常重要。
應對極端天氣 理念需先“升級”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研究院教授 游志斌:未來應對極端天氣的過程中,我個人認為非常重要的就是我們的理念要發生一定的變化。整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重視應對,更要注重防范,而在防的過程中,未來的一個趨勢就是要增強“強韌性”。我們既要去了解我們面臨的災害特點,了解極端天氣的趨勢,還要從整個的工程設施、制度建設中,去適應這種變化。從整體來講,我們的社會、城市,包括我們的個體,都要去注意這種變化,了解災害以及極端天氣的一些常識,同時要加強準備。
應對高溫天氣 還需增強統籌權威性
白巖松:過去我們經常提的一件事如果要很難做好,可能一個重要原因是“九龍治水”,應對高溫天氣,相關職責也分散在不同的職能部門里,如何把這些力量更好的集中在一起,這樣不管是個體也好,還是整個城市也好,損失可能會更小,您怎么看待這一點?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研究院教授 游志斌:未來應對包括高溫在內的災害天氣,有時單靠部門的力量是比較有限的,我們應該加強統一指揮,包括整個體系、整個制度設計過程中的權威性。比如有的部門發出預警后,其中單位要按照預案當中的相關責任來執行,應對完成之后,我想不能夠簡單的就此結束,在整個應對過程當中,未來我們也要考慮一些剛性的評估,通過地方黨委政府,以及我們的人大、政協更好地發揮作用,對整個應對工作來進行評估,評估的過程,還要和整個績效管理結合起來。應對的好就應該獎勵,應對的不好,必要的時候我們也要進行總結,甚至對一些情況也要相應的給予獎懲措施。
應對極端天氣 未來還要注重區域聯動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研究院教授 游志斌:我們未來一定要考慮整個流域圈和地理圈,在應對極端天氣災害中的聯動。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一些相關機制,比如像黃河九省形成了應急聯動工作機制,而且內部還有相應的制度出臺。我想在未來,對于流域圈和地理圈來講,還要進一步統籌資源,比如京津冀地區,有的地方可能水資源豐富,而有的地方可能面臨干旱,因而我們要進行系統的治理,從整個體系角度中去考慮各種措施的推進,而不是簡單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來源:央視新聞 | 撰稿: | 責編:汪杰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