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七一華源中學,“莉姐”的知名度遠遠高于她的本名“曾莉”;“有事找‘莉姐’,煩心變開心。”在七一華源中學九年級(六)班,一句深入人心的話語流傳著。這里的“莉姐”,便是該校骨干教師曾莉,她身挑班主任、英語教師兩副重擔,在學校、家庭、社會的三維空間為青春期的孩子們“尋開心”。
在青春期的學生眼里,亦師亦友的“莉姐”就是他們的“心靈棲息地”和“情感收納箱”。“莉姐”這一親切稱呼已深深烙在了學生心中,她與每一屆學生的深厚情誼,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師生關系,更似家人和朋友般親近。而這個溫馨稱謂的具體起源,連曾老師自己也難以記清。
一、姐妹之間,競爭壓力變成了學習動力
深知中學階段心理健康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曾莉在嚴謹執教、高效管理班級之余,還主動研習心理學相關知識,扮演起知心大姐姐的角色,讓“莉姐”這一昵稱成為孩子們的心靈燈塔和情感庇護所。
小夏原本是個成績優秀,秀美明媚的孩子,進入初三后,一度經常生病、失眠,成績持續下滑,情緒經常崩潰。“莉姐”敏銳地注意到,對其安慰疏導,雖收效甚微,但仍未放棄。
在多次促膝長談后,小夏才慢慢打開了心扉:她有一個年齡相仿的姐姐,在她的眼中,姐姐成績比自己優秀,性格人緣比自己好,甚至皮膚、身材都比自己好。父母是高知,對小夏期望值很高,常常用姐姐來激勵、鞭策她,導致她壓力過大。得知這一情況后,“莉姐”立即主動與其父母溝通 ,從心理健康,親子教育等多角度反復指導,父母認同觀點,調整期望值,小夏的笑容重新綻放,學習勁頭和學習成績也逐漸回歸正常。
二、從靦腆到大方,“莉姐”給她定制了“舞臺”
在“莉姐” 眼中,分數并非衡量學生的唯獨標準,她的教育理念始終堅持全面發展,注重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用教育的智慧之光,照亮每一位學子前行的方向。
小h是班級學霸,但個性靦腆,過分內斂,“莉姐” 平時跟他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他思路清晰,口齒伶俐,在中考誓師大會上,力薦他走上近千人的舞臺,作為領誓人帶領同學們宣讀誓言。
在七一華源,每個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成長檔案”。“莉姐”常常把自己關在檔案室里,逐份逐份閱讀學生們的成長檔案,推薦學生參加相應的校內外活動,讓每個學生的才能才藝都有展現的舞臺。特別對于內向羞澀、缺乏自信的孩子,推薦激勵他們參加。
三、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勞動教育是七一華源中學的傳統。每個班輪流校值日,打掃校園角落,扮美校園;每個月都有主題活動,每個主題活動里都包含“花式”勞動教育。作為班主任, “莉姐”以此為契機,在積極參與學?;顒又袑W生進行長期的勞動教育。
在校值日活動中,學生小組團結協作,不放過每一個衛生死角,在主題活動中抓實抓細三個一:為父母做一餐飯,為公園添一棵樹,為行人移一輛亂停亂放的共享單車;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教室及公共區域的包干區衛生,“莉姐”從教著做到帶著做,從看著做到學生分組獨立做,人人養成了會勞動,愿勞動,樂勞動的習慣。老師們都說,“莉姐”的教室就是全校的“衛生標桿”。
在父母、爺爺和奶奶包辦代替下,學生小s自理能力較弱。初一進校時,座位周圍總有隨手扔掉的垃圾,同學有意見;發的家庭作業從不歸類存放,總是找不到,老師常頭疼;校服脫了隨手放操場然后丟失,自己很懊惱,這一切,“莉姐”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在新一屆班干部的名單中,小s當選了生活委員,在為同學分餐的過程中,他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不易,不僅不再亂扔垃圾,還自覺幫助同學做衛生,督促同學保潔。同時他感覺到了自立帶來的快樂,自己主動清理抽屜書包,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東西。
教育是一場師生共同成長的雙向奔赴,也是一場愛與被愛的修行。“學生畢業了還會跟我分享喜悅,上大學了還總是不忘教師節的問候,這就是當老師的小幸福。”曾莉老師自豪地說。(姚璁)
(推廣)
來源:東方網 | 撰稿:姚璁 | 責編:谷晟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