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第一在线影院,中文字幕人妻丝袜1页,又粗又大又黄又爽的免费视频,日本久久高清免费观看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產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兩個“首破”的浙江密碼
發布時間 | 2024-01-25 08:11:07    

  浙江農民收入再創新高。

  省統計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浙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0311元,比上年名義增長7.3%,首次突破四萬元大關,連續39年位居全國各省區第一。

  更為難得的是,全省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4%,增速比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6.1個百分點,首次突破2萬元。

  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過去一年,浙江農民收入跑出加速度:全省農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鎮居民2.1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進一步縮小至1.86。

  兩個“首破”、兩個“快于”,揭示了浙江農民增收的奧秘所在:在“千萬工程”引領下,浙江發力“擴中”“提低”、打出“促共富”組合拳,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路徑,持續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農業農村共同富裕注入新內涵。

  01  4萬元,怎么來

  浙江農民的“錢袋子”,承載著農民群眾的獲得感,也是浙江奔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成績單。

  40311元,怎么來?

  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發布的浙江省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主要指標顯示:

  2023年浙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最關鍵拉動力是人均經營性收入,同比增幅達12.7%;

  工資性收入雖不是增速主力,但以23825元的貢獻,在收入總量中占據近六成份額;

  轉移性收入和財產凈收入也穩步提升,分別增長8.1%和7%。

  經營性收入歷來是浙江農民收入的長板。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目前,浙江建成和美鄉村示范村292個。

  在“千萬工程”的持續迭代中,美麗鄉村不斷催生出多元新業態,農村電商、農旅融合、民宿經濟,一、二、三產的界限不斷被打破。

  在金華,熊貓豬豬·兩頭烏國際牧場就采用牧旅融合的發展模式,成為親子游熱門地,帶動周邊3個鎮9個村的村民就業、增收。

  牧場承載著“兩頭烏”養殖標準示范廠的功能,卻不是傳統牧場的樣子:

  豬舍實行全封閉式管理,喂料、清理、新風系統等環節實現自動化、數字化,聞不到一絲臭味。小朋友可以參觀小豬從懷孕、哺乳、保育到育肥的養殖全過程,也能在游樂園玩耍。

  分區域看,嘉興連續第20年摘得浙江農民收入“榜一”。2023年,嘉興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643元,城鄉收入比1.53:1,繼續保持全省最優;

  麗水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30811元,增幅全省第一,達8.2%。

  “浙江區域協調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但從內部來看,不同區域在發展資源、發展能力上還存在較大差異,全力縮小區域差距,需要準確把握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區域協同發展的規律性,因地制宜創新施策,做大農民收入‘蛋糕’。”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說。

  02 突破“天花板”的關鍵

  持續突破“天花板”,浙江為低收入農戶增收提供有力支撐。

  “面對經濟承壓,浙江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仍保持著比較好的增長水平,很大層面要歸結于農村低收入群體收入的較快增長。”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黃祖輝說,6.1個百分點的“勝勢”殊為不易,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山區26縣是重點、也是難點。

  “浙江山區經濟產業發展中,特色農業和休閑產業的快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黃祖輝說,這類產業就業面廣,能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拓展山區市場空間,讓更多山區居民就地就近實現就業,也正是這一因素,帶動農民經營性收入實現顯著增長。

  另一方面,浙江不斷強化聯農惠農幫扶機制。山區26縣中低收入農戶收入增速最快的龍泉,去年全面實施山區共富提效行動,制定聯農帶農機制、低收入農戶“菜單式”幫扶等系列政策。

  在龍泉市竹垟畬族鄉金田村,8個村聯手投資建設黑木耳共富基地,利用水稻輪作空檔期,半年時間,帶動44戶低收入農戶增收70余萬元。

  “低收入農戶采購加工好的菌棒,交由企業統一經營管理,可享基地保底收益、菜單式幫扶資金補助等收益,有條件的可優先在基地務工、學習產業技術。”龍泉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龍泉將進一步推廣竹垟鄉黑木耳產業共富模式,帶動更多低收入農戶參與到當地特色種養業項目中。

  聚焦“提低”,去年以來,浙江深入實施先富帶后富“三同步”行動,鼓勵發展庭院經濟,支持小型到戶產業項目31562個,實施來料加工崗位和場租補貼政策,還開發了4萬余個公益崗位,優先聘用半勞動力、弱勞動力低收入農戶就業。

  挖潛“擴中”,浙江創新“強村公司”、“飛地”抱團、片區組團機制,促進周邊鄉鎮強化優勢資源互通、共享發展經驗,強強聯合、以強帶弱,加速區域內村莊共同奔富。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強村公司2240家,入股強村公司的行政村15226個,2023年利潤20.72億元,其中年分配金額18億元,入股村村均分配收入11.83萬元,有效促進了村集體增收。

  在云和,各地強村公司發揮山海協作優勢,在寧波、杭州等地設立山海共富窗口門店,推廣“農民接單種植、政府服務指導、村社監督收購、強村公司銷售”的“全域訂單農業”運營模式。2023年,云和縣累計銷售“消薄”產品1550余萬元,帶動農民增收1100余萬元。

  03 增收“密碼”升級了

  從2009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10007元,到2015年全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125元,再到2020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1930元,回顧浙江農民收入破萬歷程,每邁上一個萬元臺階,浙江的“用時”越來越短。

  這背后,浙江農民致富創收的方式正發生深刻變化。

  產業增收致富的鏈條拉長了。

  浙江農民的產業增收動力,不光來自田地里的初級農產品,更來自整條產業鏈的增值賦能。

  拿火爆長三角的宋柚汁來說,過去三年,其銷售額從2021年的3500萬元攀升至2023年的6億元,去年帶動常山縣農民增收超12億元。

  像這樣超10億元的農業全產業鏈,浙江已建成92條,總產值達2800多億元。

  “去年,浙江先后發布2批共200個名優‘土特產’榜單,梳理了1040個全省‘土特產’。”省農業農村廳共富專班相關負責人說,著力暢通全產業鏈資源要素,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浙江將持續壯大鄉村特色產業,培育創意農業,建成年產值超10億元的“土特產”全產業鏈100條。

  增收致富的“帶頭人”年輕了。

  溫州年貨節上,樂清85后農創客劉彬青賣新品石斛糕賣到手軟。樂清年產鐵皮石斛鮮條占全國總產量的30%,是全國人工栽培與產品初加工規模最大的生產種植基地。

  去年,當地引導大批新型農業主體、農創客群體乘勢而上,創新研發出石斛飲料、糕點、零食、預制菜等一系列百余種特色產品。

  放眼全省,浙江已累計培育農創客超6.2萬名,他們的創業領域覆蓋種養加、產供銷、鄉村旅游、鄉村運營等全產業鏈,帶動越來越多農村富余勞動力投身家門口的“新產業”。

  鄉村資源的“變現”方式多元了。

  從浙江農民的收入構成看,財產性收入占比還有較大潛力空間。浙江加快激活閑置農房和閑置宅基地,扎實推進十萬宗閑置農房盤活計劃,2023年度新增盤活閑置農房4.93萬宗,新增盤活價值31.75億元。

  04 突破4萬元之后

  農民增收是一個老話題,又連著一個個新課題。對浙江來說,夯實農民增收基礎仍任重道遠。

  穩定就業是老百姓增收的關鍵。但受教育程度、職業素養等因素制約,農民群體持續穩定增收動能還不足。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增強農民創業就業增收致富能力,浙江統籌推進農民短期培訓、農民學歷教育、農民在職研修,培育“建德豆腐包師傅”等農民培訓促富品牌,通過提高農民素質、豐富創業技能,持續拓寬農民群體就業創業渠道。

  財產性收入的增加,要靠改革激發后勁。深入實施強村富民鄉村集成改革,浙江以村強推動農民收入“水漲船高”。

  2023年,全省有94%的行政村的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30萬元且經營性收入15萬元以上,56%的行政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50萬元以上,臺州路橋、紹興柯橋等地更涌現出一批村集體經濟“百萬元村”。

  “改革的目標不光是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更要為提能升級鄉村產業、完善鄉村公共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留出空間。”省農業農村廳政策改革處相關負責人說,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浙江正加快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農民收入歸根結底還要取決于農村經濟發展狀況。雖然浙江城鄉居民收入比持續降低,但城鄉居民收入的絕對值差距仍在擴大。

  聚焦聚力縮小“三大差距”,政府工作報告從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加快繪就“千村引領、萬村振興、全域共富、城鄉和美”新畫卷,推進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持續推進公共服務“七優享”等方面提出新目標。

  “縮小‘三大差距’,縮小收入差距是核心,低收入群體收入的更快增加,會帶來另外兩個差距的縮小,要持續不懈地抓下去。”黃祖輝認為,山區海島縣的高質量發展既要充分用好自身資源稟賦,更需重視資源利用和空間優化,加快縣城和鎮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發展,推進城市優質要素的“兩進兩回”。

來源:潮新聞    | 撰稿:祝梅 來逸晨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