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民用航空公約》附件10最新修訂版近日正式生效,其中包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標準和建議措施,這標志著歷時十余年努力,中國北斗系統正式加入國際民航組織(ICAO)標準,成為全球民航通用的衛星導航系統。相關專家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事件具有重大意義,不僅有助于推進北斗系統更好地走向世界,還有利于提高國際民航業整體的安全水平。
圖源 央視新聞截圖
北斗系統的安全可靠得到認可
中國北斗系統申請加入ICAO始于2010年,在那一年的ICAO第37屆大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聯合中國民用航空局,正式申請北斗系統進入ICAO標準,而在2020年ICAO導航系統專家組第六次全體會議上,北斗系統的189項性能指標技術驗證全部通過,標志著北斗系統進入ICAO標準工作的最核心和最主要任務圓滿完成。北斗系統為全球民航領域提供服務的能力得到國際認可,為全面推進北斗航空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從申請到正式加入,十余年來,歷經28次工作會議、50余次技術討論、提交百余份技術文件、答復問題2000余項,在經過ICAO技術專家組審查、空中航行委員會審查及理事會審議,北斗系統標準和建議措施成功加入ICAO標準,進一步驗證了北斗系統的全球服務能力。
此前,中國北斗在國內通用航空和運輸航空有著成熟的應用,特別是在通用航空領域,北斗衛星的使用有效解決了飛行動態的實時掌握和發生飛行事故難以立刻發現的難題。中國民用航空局空管辦副巡視員劉連喜此前在介紹《中國民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實施路線圖》具體情況時稱,2018年9月,一架通航飛機在新疆和田山區失聯,通過北斗短報文發送定位信息,搜救力量立刻得到飛機初步坐標,機組人員全部平安獲救。“可以說,北斗在通航領域的應用,不僅可以解決目前通用航空監視手段缺乏問題,同時能極大提升通航安全水平和管理水平。”劉連喜稱。
《航空知識》雜志主編王亞男17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北斗系統正式加入ICAO標準具有重大意義,這表明ICAO完全認定中國北斗系統作為一種安全、完善且可靠的衛星導航和通信系統,已經可以在美國的GPS之外,為全球的商業航空提供一種新的高效支持。
劉連喜曾介紹稱,在運輸航空領域,由于GPS在國際上的技術優勢,目前的星基導航使用的都是GPS信號。2019年,曾發生過中南、華東、東北等地區陸續反映上百架航班因GPS信號異常導致延誤或取消。為解決GPS單星座脆弱性帶來的安全隱患,彌補傳統導航方式不足,需要將北斗系統納入體系,實現多個星座互補。
“對于商業航空而言,北斗系統納入國際民航組織標準等于除了美國主導的GPS系統這種導航方式之外,現在北斗也成為一個可選的技術系統,意味著未來的民航導航服務領域,將更加安全和有效。”王亞男認為,中國北斗可提供與美國GPS同樣的效能,而且并不會增加航空企業的運營負擔和成本,中國北斗加入ICAO標準,意味著有兩個導航系統可供國際民航企業選用。
掃除國外民航客機使用北斗主要障礙
此次中國北斗系統正式加入ICAO標準也被認為有利于推進北斗系統在民航領域的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應用。今年7月,東方航空一架裝有北斗三號民航飛機追蹤系統的波音737客機平穩降落在昆明長水機場,標志著國內首次基于北斗三號,進行民用航空器追蹤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試飛圓滿成功。按照《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交通運輸行業應用專項規劃》,到2035年底,我國要構建以北斗系統為核心,與GPS等其他星座兼容互操作的雙頻多星座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技術應用體系,逐步實現北斗系統民航行業應用“全覆蓋、可替代”。
正式加入ICAO標準之后,后續在推動國外民航企業使用中國北斗系統的過程中還存在什么障礙?王亞男認為,“北斗系統如果要應用于某一架或某一型飛機上,對于硬件實際上沒有特殊要求,就像很多手機既能接收GPS信號,也能接收北斗信號一樣,主要的升級在于軟件系統。作為飛機的制造商或系統供應商,只要能向所在國家的民航管理部門,證明加裝北斗對飛機沒有構成負面影響就可以”。“所以ICAO把北斗納入標準,我覺得是很好的開始,對于北斗的國際化應用是一個很給力的決定,多導航系統必然會受到航空企業青睞,加裝北斗系統也有助于這些企業提升競爭力和安全性。”王亞男表示。
衛星服務將更多應用于民用領域
在北斗系統能為全球民航業提供成熟導航服務的同時,中國通信衛星也開始為飛機乘客提供機上上網服務。據了解,近些年,東航、川航等國內航空公司都上線了機上互聯網服務,通過與中國衛通等公司合作,運用中星系列衛星、亞太6D高通量衛星等國內通信衛星確保乘客在萬米高空也能刷手機。
《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在乘坐川航航班時,就體驗了花39.9元購買流量包,在窄體機上享受全程上網服務。該互聯網服務在飛行高度達到約3000米時自動開啟, 但連接網絡仍需一定時間,連接后,網速可滿足刷網頁、看視頻等常規上網需求。有研究機構數據顯示,國內目前大概有200余架飛機可以連接互聯網。
王亞男表示,可以預見的是這項服務未來會成為民航業的一種趨勢,區別只是在于實現的技術路徑不同,“如果像現在這樣主要依靠通信衛星來實現,價格可能會成為推廣障礙,但未來類似‘星鏈’的低軌互聯網星座可能會提供更好的服務,這樣就可以降低上網成本,提供更好的網絡服務質量”。
通信行業專家項立剛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現如今想要暢通無阻地享受手機直連衛星通信服務還面臨一些技術障礙,目前只有華為個別型號可以實現,但未來隨著衛星產業鏈的完善,這將是發展趨勢,甚至成為手機標配。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辛文 | 責編:周宣印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