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總理,為何直奔浙江基層的一個企業綜合服務中心?
10月7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浙江調研期間,專程來到杭州市錢塘區企業綜合服務中心,了解中心相關運營情況,并聽取浙江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情況,對浙江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等做法表示肯定。
錢塘區企業綜合服務中心,這是一個什么單位?浙江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是一項什么改革?它們又為何會引起總理的關注?
與每一項引領風氣之先的改革一樣,“增值服務”不是定義出來的,而是在實踐中干出來的。
杭州、衢州是浙江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的先行地區,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普遍意義和復制推廣價值的經驗做法。近日,浙江在衢州召開現場會,部署推廣這項改革,對增值化改革“是什么”“怎么干”“怎么落地”,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怎樣做到從企業需求出發
李強總理在浙江調研時強調,要從企業需求出發,持續優化政務服務。
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是在“優化提升基本政務服務”基礎上的一次改革。如何更好地從企業需求出發,著手推動改革?
此次現場會,浙江強調一個理念:用戶思維,要求各地在推進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過程中,站在企業角度思考,從過去的政府“有什么、給什么”,轉變為企業“要什么、給什么”,最大限度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
轉變視角,通過“用戶思維”來分析當前企業發展現狀,會發現企業對政務服務的需求已發生轉變。除了過去辦理證照等基本需求,企業對人才、金融、科創等社會服務和市場服務更為渴求。
拍友 鄧亮 攝(1)(1).png
李強總理現場調研的錢塘區企業綜合服務中心,也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該中心設置了人才、科創、金融等8大服務板塊,整合20多個部門、80余家社會資源,梳理形成了136項增值服務,為企業提供整體性、系統化解決方案。
建強企業綜合服務中心,是此次改革的重要舉措。此前,不少干部對企業綜合服務中心存有疑惑:各地都有政務服務中心,是否有必要再建專門的企業綜合服務中心?
在衢州,企業綜合服務中心是一個匯集各部門工作人員的辦公空間,解決企業辦事多頭跑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部門間的壁壘,實現機制融合,提供更多金融、科創等衍生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當天有企業家也參加了現場會,他們提到這兩年的一個流行詞:“情緒價值”。
政務服務的價值并非單單指“辦成一件事”,在如今普遍采取線上交流的情況下,企業綜合服務中心這樣一個面對面接觸與溝通的平臺,更能提供信任感與情緒價值,“面對面交流,許多事就都講清楚了”。
多作“應不應該辦”的價值判斷
今年3月,李強總理在出席記者會時提及,要“提高創造性執行能力”,凡事要多作“應不應該辦”的價值判斷,不能簡單地只作“可不可以辦”的技術判斷。
在政務服務越來越講究標準化、數字化的時代,一些地方在為企業提供服務時,存在機械對照標準,常常只作“可不可以辦”的技術判斷現象,對企業創新發展造成了一定困擾和阻礙。
政務服務因此面臨更高要求: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簡政放權,繼續削減各項審批事項;另一方面,也要求各級政府部門增強自身履職能力。如果墨守成規,不能守正創新,很難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有一條重要理念,就是多作“應不應該辦”的價值判斷。
比如,改革試點地區經探索,在企業綜合服務中心設立了政務服務“兜底”機制,主要處理一些企業在辦事中存在的非標準化的“疑難雜癥”。
此前,錢塘區一家精密電子企業的新建項目,因設計單位計算錯誤,導致項目規劃中綠化率未達標,無法完成審批。
這樣的問題如果只作技術判斷,政府完全可以此為由退回不辦。但考慮企業資金、時間成本投入,“兜底辦”窗口接到訴求后,聯動行政審批局,多次實地測量與施工圖核對,在現場找到可覆綠空地,補足綠化面積缺口,項目得以順利推進。
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要求政府部門做有創造力的執行者,而不是簡單地作技術判斷。
這兩年,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助企惠企的政策,但對有些政策,企業的感受度不是很高。問題的關鍵,往往卡在了落實的“最后一公里”,企業要么是不知道,或者是看不懂,存在申請繁瑣等問題。
這需要各地提高政務服務的“創造性執行能力”。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要打造的正是“政策計算器”,各優惠政策不是一發了事,還要提前謀劃計算企業的受惠度以及如何落地。
此次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強調以新技術應用賦能,迭代算法算力模型,為企業提供套餐式的方案,對企業來講最優惠、最省心省力、最“傻瓜式”的方案。
目前,浙江許多惠企政策已實現精準推送,企業免審即享。
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會越來越好
今年8月,浙江對民營經濟重點領域加大政策創新力度,出臺了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創業投資、政府采購傾斜等32條舉措。
其中,不少舉措已經融入了增值服務的理念。這段時間,省委、省政府相關部門已經逐項梳理,把“民營經濟32條”舉措,拆解成145項細則,納入增值化改革“涉企服務事項清單”和企業綜合服務中心相應服務板塊。
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確要求,全面推廣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要一體融合推進“民營經濟32條”落地。
今后一個階段,檢驗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成效如何,關鍵看“民營經濟32條”落地生效的情況。
當前,不少民營企業享受到了優惠政策。在衢州企業綜合服務中心,衢州偉榮藥化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浙里辦”掃了一下企業法人的二維碼,就彈出了三條免審即享的資金補助政策,其中“專精特新”獎補、首批新材料省級保險補償兩條補助,就是來自“民營經濟32條”的具體支持政策。
李強總理在今年3月出席記者會時說,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會越來越好,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大。
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正是要為民營經濟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更大的發展空間。
我們看到傳統的涉企政務服務,大多著眼于單個企業,對產業鏈上強鏈補鏈延鏈服務的總體考慮相對缺乏。浙江這次改革,就有針對性地提出,要增強科技、人才、金融等資源要素對產業鏈的賦能作用,推動服務鏈與產業鏈、資本鏈、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這些資源要素,恰恰是當前民營企業所欠缺的。目前,改革試點地區已圍繞15條特色產業鏈,編制產業鏈服務清單,推進全產業鏈集成服務。比如,衢州市聚焦動力電池產業,梳理解決“個性+共性”問題36個,今年已吸引5個百億級項目落地。
同時浙江在改革中也強調,增值服務不是政府對市場進行過度干預、拔苗助長,而是基于市場規律,推動形成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這契合國際通行規則和世界銀行的評估。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施力維 于山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