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學說中,有一個著名的“亨廷頓悖論”:現代性孕育著穩定,現代化過程卻滋生著動蕩。而中國以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打破了這一悖論。20年來,浙江的實踐就是兩大奇跡的生動樣本。
從2003年到2022年,浙江地區生產總值從9200億元增加到7.77萬億元,經濟規模超過了發達國家荷蘭;社會保持安寧穩定,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率一直位居全國前列,是公認的最具安全感省份之一。
奇跡不會從天而降。20年前,面對經濟高速發展中社會治安、公共安全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擘畫“八八戰略”,找準了發展、改革與穩定間的著力點。2004年,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作出了建設“平安浙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戰略決策。
一張涉及各領域的“大平安”藍圖描繪至今,浙江充分調動社會治理中的積極因素,以人民為中心筑牢了平安之基。從“平安浙江”到“平安中國”,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省域層面的生動實踐,成功破解轉型發展中的難題,也為應對未來變局帶來的挑戰提供了經驗。
高站位引領——
“大平安”,與總體國家安全觀一脈相承
“我們提出的‘平安’,不是僅指社會治安或安全生產的狹義的‘平安’,而是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各方面寬領域、大范圍、多層面的廣義‘平安’。”
——2005年2月25日浙江日報《之江新語》欄目《平安和諧是落實科學發展觀題中之義》
什么是安全感?這是社交平臺上中外網友特別愛討論的話題之一。有人說,安全感是夏夜“擼串”的安心暢快;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平穩有序;是漁船出海的順風順水……每個人需要的安全感,細微而獨特;對一個地方一個國家而言,所需提供的安全感則普遍而宏闊。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這涵蓋了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等諸多領域。
浙江率先探索實踐的“大平安”理念,正是總體國家安全觀在省域層面的雛形和萌芽,與總體國家安全觀一脈相承、具有內在一致性。
2002年,習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時,浙江正處于經濟加快發展的黃金期,也是各類社會矛盾的凸顯期。
經濟發展快了,為什么事故反而多了?老百姓富了,為什么安全感反而降了?……經濟高速增長所付出的社會成本和代價不斷上升,困擾著浙江的干部和群眾。
經過廣泛而深入的調研,2004年4月22日,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建設“平安浙江”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要開展寬領域、大范圍、多層面的“平安浙江”建設。當年5月10日至11日,浙江省委召開十一屆六次全會,作出了建設“平安浙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決定。由此,浙江成為全國最早提出并全面部署“大平安”建設戰略的省份。
“大平安”理念蘊含著全面、系統的觀點。社會建設與經濟發展不能互相割裂。建設“平安浙江”,既是“八八戰略”的深化、細化、具體化,又是深入實施“八八戰略”的重要保證。
一手抓經濟報表,一手抓平安報表,20年一以貫之,浙江各級領導干部的案頭,始終放著這兩張報表。平安建設“一把手”負總責,與經濟建設同部署、同督導、同考核,各級黨政主要領導每月像分析經濟形勢一樣,分析社會形勢。
在麗水,市縣鄉三級黨政部門領導每月中旬都會收到一張“三色預警”的平安報表:綠、黃、紅三種顏色,分別代表“好”“不到位”和“問題突出須盡快解決”三種情況。這張報表,其實是一份社會治理整改的責任清單,推動平安建設精準落地。
在各級黨政換屆、人員變動時,平安責任與經濟責任都要實行“雙交接”,如因沒辦理交接手續或交接不清,造成平安建設工作重大失誤或嚴重不良影響的,會被嚴肅追責。
平安建設永遠在路上。如今的浙江,每到陽春三月,“你的家鄉問‘鼎’了嗎”,都成為各地干部群眾爭相討論的熱門話題。這個“鼎”是浙江專門為平安建設而鑄的榮譽鼎——平安鼎。這背后是一套成熟的大平安考評指標體系,涵蓋政治穩定、社會治安、經濟秩序、安全生產、食藥安全、生態安全、基層治理和人民生活等8個維度近100項指標,檢驗各地平安建設成色。并且,考評不是一次定終身,而是每年都要翻篇歸零,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變化,調整修訂考核指標。
20年來,正是沿著這條道路,浙江走出了經濟快速發展的上行線和各類案事件持續下降的下行線,向最安全最公平最具活力的省份邁進。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深有感觸地說,全面建設“平安浙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載體,為實現浙江百姓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重要保障,成為推動浙江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法寶。20年來,浙江根據這一“大平安”理念,提出“五個更加”的總體目標和“六個確保”的具體目標,為平安中國建設提供了鮮活的浙江樣本。
高水平統籌——
系統治理,形成深化平安建設強大合力
“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共同構建社會平安與和諧。”
——2004年12月20日,習近平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社會治理是平安建設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基石。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從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一字之差,體現的是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
從“單槍匹馬”到“群策群力”,是安吉縣社會治理中心調解員王正平對平安建設最切身的感受。日前,他剛處理了一起勞資糾紛。雖然糾紛已有些年頭,但他與入駐社會治理中心的人社、司法等部門工作人員合議,梳理勞務關系、找尋法律依據、聯系關鍵人物,很快就促成勞資雙方達成一致意見。“講法也講情,老百姓最看重的是有個說理的地方。”王正平說。
在浙江各個縣(市、區)都有這樣的社會治理中心,老百姓進一扇門,就能“要個說法”,處理一系列的煩心事。中心整合了各部門的力量,群眾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
社會治理中心正是當年矛盾聯調中心不斷迭代的最新升級版。2005年,浙江在總結各地建立矛盾聯調中心、治安聯動中心等做法的基礎上,在全省推廣建立鄉鎮(街道)綜治工作中心。
“20年來,我們以整體政府的理念,運用系統思維,不斷建立健全社會形勢定期分析制度,落實各地、各部門單位在平安建設中的職責任務,統籌各類要素、各個領域、各方資源、各種手段,努力做到風險共防、難題共破、責任共擔,來推動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設。”省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說。
邁向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設,必須要以共治善治為基本目標,以系統化、科學化、智能化、法治化為重要支撐,深入推進理念思路、體制機制、方法手段的改革創新,不斷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全國唯一的浙江“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國家試點,就是一項跨部門跨層級的改革。其核心在于進一步整合行政執法資源,實行跨領域跨部門綜合執法,推動執法重心下移,提高行政執法能力水平,提升守護“大平安”的能力。
如人們特別關注的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今年,我省通過改革,全面推進環保執法力量下沉,守護力量明顯增強。截至目前,全省已檢查企業和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3400多家,發現各類問題597個,行政立案127起,移送公安機關刑事立案7起,行政立案數、刑事立案數均為全國第一。
證件照,是人一生中亮相頻率最高的照片,但也曾是許多人心中揮之不去的煩惱。身份證、學生證、資格證……領個證要排隊拍照,且每個部門都要新拍照片,不僅麻煩、費錢,也不利于統一管理。
現在,這種現象有了改變。4月初,嘉興通過“一窗通拍”改革,市民只需拍一次照片,就能在多個部門的201項辦證業務中共享通用,不用重復拍、多頭跑。
照片雖小,牽動的改革卻不小。“一窗通拍”涉及公安、市場監督等19個部門。這些部門通過優化原有辦事流程,創新實現數據跨部門共享共用,有效提升了辦事的效率與效果。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離不開數字化改革這個“牛鼻子”,牽引推動平安建設全方位變革、系統性重塑。
目前,浙江正在融合“全域數字法院”“數字檢察”“公安大腦”及平安建設各成員單位公共數據平臺,加快打造平安風險監測預警防控平臺。一個平臺,可對各類信息數據的全量歸集、多維集成,促進平安建設由經驗決策向大數據決策轉變,體現了系統治理和綜合施策的方法路徑。
高標準推進——
自我加壓,讓老百姓更有安全感
“人民群眾企盼生活幸福,幸福生活首先必須保證社會和諧穩定。”
——2004年5月10日,習近平在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上的報告
去年,浙江群眾安全感滿意率為99.28%,高出全國平均值1.13個百分點,繼續高居全國前列,相比2003年提升8.48%。
平安建設,最終為了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在“平安浙江”建設過程中,浙江不斷適應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和社會治理領域的突出問題,不斷自我加壓,始終保持高標準推進。
作為最基礎、最重要的平安,我省著力維護社會治安穩定。2004年至2022年,各類案事件持續下降,刑事案件總量從50.9萬余起下降到23.6萬余起,命案從1400余起下降到216起,是命案發案率最低的省份之一。
日前,在用手機向騙子轉賬前的一刻,瑞安市民莊先生接到了溫州公安的電話,避免了670萬元的損失。此前,他接到一個冒充銀保監會工作人員的電話,以他存在貸款影響征信等理由進行詐騙。溫州警方的反電信詐騙數字化應用監測到有詐騙嫌疑的電話,及時向當事人預警。
以電信網絡詐騙為代表的新型網絡犯罪,已成為當前案發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廣、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犯罪類型。從2021年起,浙江全省域推進專項打擊治理電信詐騙,公安牽頭嚴打電信詐騙團伙的同時,還進一步強化了電信、金融等各部門間統籌協調,加強協同打擊。
2021年,浙江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發數首次出現拐點。2022年,全省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立案數和財產損失數,同比分別下降38.62%和37.92%。
平安不平安,群眾說了算。人民群眾一直是平安浙江的成效評價者。民意,是社會治安的晴雨表,也是改進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工作好不好,到公安機關報過案、辦過事的當事人最有發言權。”紹興市公安局有一套智慧民意感知系統,群眾對公安機關的處理滿不滿意,可直接給好差評。遇到差評,警務督察部門予以關注回訪。該系統實現了公安執法從關門自評向社會化訪評轉變。三年來,紹興公安的群眾滿意率從原來的92.64%上升到目前的99.09%,信訪投訴下降了38.14%。
“平安浙江”共建共享。浙江是“楓橋經驗”的發源地,其顯著特點“就是抓基層、打基礎,依靠廣大干部群眾,就地解決矛盾糾紛”。不斷創新發展“楓橋經驗”,貫穿于“平安浙江”建設始終。
這些年來,浙江先后探索出了社會組織參與糾紛化解、律師調解制度、電子督促程序、中立評估機制、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等多種矛盾糾紛調解方式,并在全國率先推出以個人調解模式、專業調解模式和商會、行業協會調解模式為主的組合型矛盾糾紛化解模式。
截至目前,浙江建立了3.5萬余支、230余萬人的平安志愿者隊伍,形成了“西湖群眾”“武林大媽”“烏鎮管家”等一批批具有鮮明標識的平安志愿者隊伍。
“平安浙江”建設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正愈加堅定地向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邁進。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施力維 錢祎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