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改革開放以來,首都北京作為全國政治、文化、科技創新、國際交往中心,一直活躍著浙江人的創業以及工作生活的身影。“八八戰略”迎來20周年之際,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北京分社、潮新聞京津冀新聞中心、浙江省駐京辦、在京浙江人雜志社聯合中國網共同策劃了《繁茂的藤蔓——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旨在通過記者視角,探訪“闖京城”的浙江人有著怎樣的獨特經歷,捕捉他們目前關切,關注他們未來命運,從百姓視角呈現北京和浙江之間更多的故事;通過群像塑造,通過他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為“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提供實踐和思考。
一場風雨之后并非全是狼藉一片,更有對未來的思考。
連日來,記者在新發地采訪中發現,三年疫情,新發地市場一度關門停業。但疫情更多引發的,卻是人們對傳統市場如何更好發展的思考。
新發地牌匾“天下大農”
浙江紹興人葛梅勝已在北京居住了35年。他住北五環,從他家到位于南四環的新發地,直線距離20多公里。疫情過后,葛梅勝說,每隔半個月,他都要開車拉著妻子一起去新發地采購一趟。“那里蔬菜、水果品種多,還新鮮又便宜,很劃算。”他告訴潮新聞記者,“新發地國際農產品會展中心還有個‘四川館’。這個館的產品,我們也經常采購。我妻子是四川人,可以解解鄉愁。”
來新發地批發市場采購的市民
“走進新發地,吃遍全中國。”這是新發地的對外宣傳口號!市場宣傳部部長童偉說,疫情過后,人們對新發地熱情依舊,但給市場和“大王們”提出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做強品牌?如何進一步加強批發市場供應鏈能力建設?如何增強市場的抗壓性和成長性?
繁茂的藤蔓,記者繼續探訪,看浙籍“大王”如何在新發地里書寫新篇。
新發地浙籍“大王”的品牌戰略
還是從干果大王徐銓衛的一段經歷說起。2020年春天,徐銓衛因妻子新冠陽性,導致一批貨物全部銷毀,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00多萬元,一時愁容滿臉,愁緒滿懷。
老徐至今記得,是“品牌化戰略+社區團購”迅速讓他走出了困境。早在2006年,也就是進入新發地市場經營3年后,嗅覺靈敏的徐銓衛就開始注冊商標,擁有“塞外羅氏”“紅爾素”“美人果”“香谷里拉”“甘果部落”等品牌,有的還是全品類商標注冊。“新疆產品,我用‘塞外羅氏’品牌;云南產品,打的是‘香谷里拉’;干果,用‘甘果部落’;青椒、番茄等農產品,則是‘紅爾素’。”徐銓衛說。
徐銓衛告訴記者,目前他手機里有上千個“團長”,為北京、上海、山東的上千個“社區團購”提供貨源。也正是這些看中誠信和質量的“團長”,讓老徐走出困境,看到希望。
徐銓衛在新疆基地種植的青椒
而在柚子“大王”陳德青看來,品牌既是產品辨識度,也是積累“消費者的口碑”。
陳德青的品牌意識也很強。1998年,還在北京大鐘寺批發市場做柚子生意的他,就開始打造自己的品牌“奇帆”。2005年,是他正式進入新發地市場的前一年,他不僅注冊了公司,也注冊了“奇帆”商標;而他注冊的公司名稱,就是“浙江玉環奇帆柚業有限公司”。
曾經,小小柚子能在陳德青手里創造一年賣出3000多萬公斤、年交易額超1億元的奇跡。“我文化水平不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我逐漸意識到品質化、品牌化的重要性。這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過程。”
“‘吃柚子,就奇帆’。這是我的理想。如果能做到這樣,說明我真的是做大做強了。”陳德青說。
堅持品質和品牌,也給了陳德青豐厚的回饋。他不僅給百果園、果多美、信譽樓等商超供貨,還跟拼多多等電商簽約。這是他安然度過疫情難關的秘訣。
讀懂這盤正在下的大棋
再來說說新發地批發市場管理者。
三年疫情過后,新發地市場管理方迅速作出反應,他們積極引導市場19個網格化交易區、4500多家經營戶,通過種植基地、物流、分銷渠道等的高度信息化、數字化建設,探索形成農副產品全產業鏈閉環。
“新發地市場是一個農副產品交易平臺,我們也把它看成一個大品牌。‘新發地’這個品牌可以賦能經營戶,在種植基地建設等方面扶持他們做大做強,走好升級之路。”接受采訪時,童偉這樣告訴潮新聞記者。
北京新發地農產品電子交易中心
而這升級之路,無疑是一次發展方式的自我革命,從產業鏈建設入手,改變的遠不只是市場信心。它帶來的,是廣大經營戶營銷理念的改變;從根本上說,是一次發展理念、發展模式的變革與重塑。
據了解,新發地市場主營蔬菜、水果、肉類三大方向。僅蔬菜,就有184個種類;水果,168個品類。“相關品種,還在不斷擴張中。‘市場搭臺、商戶加入’,成立新發地供應大聯盟,我們想從種子、品控、分揀等環節,引導經營戶走好集約化、產業化、標準化、規范化之路。”童偉表示。
新發地商戶服務中心
以種植基地建設為例。目標是鼓勵經營戶打通農副產品產業鏈上下游,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從包地集約農戶手中的“流轉土地”開始,到種子供應、技術指導、化肥使用,還有農副產品收獲后的集中分揀及其后的分銷渠道,全程實現產業化、標準化、規范化,確保產品質量。
“種植基地建設,也是我們想走并且未來必然要走的一條路。”徐銓衛說,目前他已在這條路上摸索著前行,開始產生效益了。
作為干果“大王”,老徐家干果產品400多個品種的40%產自新疆。2021年、2022年,他與朋友合伙,陸續在新疆簽約了1萬多畝流轉土地,其中3000多畝位于阿克蘇、12000畝在和田縣和墨玉縣。對于這些土地要種植些什么品種,老徐也安排得妥妥帖帖——在阿克蘇,他種的是蘋果和葡萄;在隔河相望的和田縣、墨玉縣,安排的是大棗和杏子等。“我們還準備了50-100個大棚,試種一些蔬菜,以社區團購為主,走‘定制’化種植,同時供應給商超。”徐銓衛表示。
徐銓衛在新疆基地種植的葡萄
老徐還說了:“多年來我們在新發地積累的分銷渠道,剛好發揮作用。從提供種子開始,中間技術把關,最后實現回購,品質保證,風險可控;而且從農戶到我們,都可以增加收入。何樂而不為?”
目前在新疆,跟老徐他們簽約的已有300多個農戶家庭。“高質量的特色農產品,可以讓這些農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共同致富。這樣,新發地就成了這些農戶的‘錢匣子’。我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徐銓衛說。
與此同時,老徐正在對接浙江衢州的一個土地承包大戶,雙方考慮合伙在那里盤下2000畝土地,種上葡萄和特色菜品,主供上海市場。他說:“我是麗水景寧人。家鄉的農副產品,只要不虧,我會全力去推。”
陳德青走的,則是“果農+公司”聯盟的路徑。
買賣柚子20多年,陳德青對全國柚子品種了如指掌。海南柚子、西雙版納東試早柚、廣西憑祥蜜柚、廣東梅州沙田柚、福建平和琯溪蜜柚、江西廣豐馬家柚、湖南澧縣蘋果柚……一番深思熟慮后,他選擇了福建平和琯溪蜜柚作為試點。
琯溪蜜柚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栽培歷史,從古至今久負盛名。“帶有‘金錢印’的琯溪蜜柚口感最佳,可惜已經失傳。”陳德青說自己有個野心,他想和技術人員、果農一起努力,共同做好琯溪蜜柚栽培技藝傳承,找回“金錢印”。
陳德青位于新發地的柚子批發攤位
目前,他正在琯溪蜜柚主產地福建省平和縣單獨注冊一個公司:福建平和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平和公司”)。以平和公司為主體,與當地50-60個農戶家庭(按蜜柚成熟先后品種,早熟、中熟、晚熟各1/3)簽約,可以包銷,也走“訂單式農業”之路。“既為果農解決銷路,也有助于我們走好品質化、品牌化之路。”陳德青說。
在陳德青看來,這樣的模式是他這個柚子“大王”與果農間的雙向選擇,也是一次“雙向奔赴”。“我要挑選的,是勤快、實在的果農,而且他家果子還得質量過硬。”他說,“反過來,他們也可以挑選我。”
陳德青還說了,“果農 公司”聯盟的發展模式如果試點成功,柚子的全產業鏈就能在他這里形成閉環,更能保證大家吃到質量上乘、品質安全的中國柚子。
以新發地為支點,通過“大王”之手,對市場和農戶進行奇妙鏈接,從而形成產業鏈閉環,這也是助力農民增收、振興鄉村之舉。
北京新發地農產品城市配送中心
新發地在下的這盤棋,徐銓衛和陳德青兩人要做的這件事,就是對原有的供應鏈進行完善和改造,創建多樣化和有彈性的現代化農副產品供應鏈,以此來應對市場挑戰,實現事業發展。
這盤棋,這場革命,你讀懂了嗎?
北京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關村,從一片田地、一條電子街,到中國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什么讓這個“村”不斷變換模樣?浙江人在中關村又是如何“沖浪”的?又是如何反哺家鄉建設的?下一期,記者將探訪中關村,為你揭秘在這片熱土上奮斗的在京浙江人。
【相關鏈接】
從北京大紅門遷移的浙商找到了! ——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二
“大紅門浙商已經在永清趟出一條路子了!”——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三
北京馬連道上浙商成功的秘訣——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四
跟上時代,從浙商選擇看馬連道未來——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五
北京新發地里浙籍“大王”探訪記(上)——在京浙江人探訪紀實系列報道之六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沈愛群 張純純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