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2022年12月5日浙江各地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倏忽一個月。
這一個月里,有過釋然有過慌亂,有過驚喜也有過悲痛;這一個月里,揮別被疫情打擾了一整年的2022,迎來期待生活回歸生氣的2023。
像一架無形的“天平”,在這一個月間浙江最大限度地保持經濟社會平穩運轉的平衡——天平的一端,是不斷的變,一個月來,防疫措施不斷調整,社會保障不斷調整;天平的另一端,是堅定的守,守住工作生活的有序,守住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而守與變的出發點,如省疫情防控辦相關負責人所說:“疫情防控的目的是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守與變,目的在于讓政策保障和百姓訴求之間的落差,更小一些。
三年防疫實踐證明,我們的防疫措施是科學有效的,歷史經驗為優化調整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守與變,是一種辯證思維:既不能一味追求守,而忽視了百姓的切身感受,更不能放任社會經濟停擺而不顧;同時也不能盲目求變求快,而忽略防控措施調整給個體帶來的沖擊。
一個月來,變是怎么變?守又守住了什么?我們眼前發生的喜怒哀樂、人間悲歡,又在提示些什么?
一
剛剛過去的一個月,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歷歷在目——
12月25日,浙江省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透露,全省日新增報告陽性人員數突破100萬例、發熱門診單日最高就診人次超過40萬、在院治療新冠病例超過1.3萬。與之同步發生的,是老百姓買藥難、發熱門診一號難求、醫護人員超負荷運轉……
有人開始質疑,政策的“松動”,會讓好不容易守住的三年成果付之東流嗎?
面對不斷暴露的民生難點,防疫措施以變應變,不斷迭代優化。在優化調整措施發布初期,老百姓首先發現,杭州等地的一些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共場所依然要求“掃碼”查看核酸證明,導致核酸檢測排長隊,容易引發更多人感染。12月17日,省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果斷倡導:全省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帶頭,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
隨著陽性感染人數增加,醫院迎來艱難時刻。有醫護人員含淚訴說自己帶病堅守崗位的短視頻,被廣為轉發。網友們呼吁,給“白衣天使”們多一些理解。12月21日深夜,浙江發文要求進一步落實關心關愛醫務人員激勵保障。元旦假期,浙江多地醫護曬出津貼清單,醫務人員說“收到了,很溫暖”。網友們留言:“這是你們應得的。”
隨著疫情發展,老年人成為防疫薄弱環節,守住這道防線尤為艱辛。12月29日,浙江開始向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分批免費發放“防疫包”。先鄉村、先年長等人性化做法,撫平了很多焦躁的心情。建德市蓮花鎮林茶村的獨居老人李彩嬌首批收到了“防疫包”,里面有一瓶消毒液、10個醫用外科口罩、一板清熱解毒類中成藥、3顆退燒藥,還有一份防疫健康溫馨提示。
一個月來,類似這樣每一步的守,源于現實的百姓需求,也依托有理有據的管理考量。見微知著,優化措施從一開始就在遵循事實、尊重規律、順應民意的方向上,科學、有效地推進。睹始知終,從“防疫包”發放的梯次、人數、方式等各方面,體現出基于現實條件和工作實效的合理性。這份考量,將一個社會體系的主動性、靈活性,以一種可控的姿態展現在公眾面前,從而在慌亂的群體情緒下,達到撫慰人心的作用。有人評價,一個“防疫包”,可以頂一萬句話。
即將到來的1月8日,我們將進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新階段,面臨疫情防控新形勢,守與變的“天平”迎來保持平衡的新挑戰。
正如省疫情防控辦有關負責人所說的:將盡最大努力推遲感染高峰到來,“晚一天、少一人,都是勝利。”
“不能將政策的逐步放開和‘躺平’混為一談。”浙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吳息鳳認為,目前的調整是有計劃、按步驟、分人群進行的。這表明,政策放寬有其科學依據。無論是國家“二十條”“新十條”,還是浙江優化調整防疫措施,每一步的改變,都基于實事求是、尊重科學、尊重民意的理念,都是科學、主動且可控的。
二
一個月來,那些頻繁、微小的改變,守住了千千萬萬個家庭。有人問,這一步步政府作為對百姓訴求的響應,是如何互動促進的?
百姓缺藥后,政府調藥的行為,就是一個很好的詮釋。
陽性感染人數劇增,微信朋友圈、微博里,藥店被“搶”空、線上送藥平臺“爆單”的場景刷屏,仿佛藥品陷入短缺的速度,比奧密克戎的傳播速度還要快。
浙江隨即向全省11個設區市緊急調撥藥品。這一決策背后,是無數個體訴求的推進,也是政府部門執行能力的體現。
12月20日,杭州市余杭區第三人民醫院瓶窯分院藥劑科科長魯楨楨深陷焦慮:“需求大,我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退燒藥已所剩無幾了。”看著居民們焦急找藥、配藥,她和同事很想幫忙,但面對全網缺藥,她也是毫無辦法。
12月24日,來自杭州市藥事管理質控中心的一則通知,讓她的眉頭漸漸舒展——有一批退燒藥在近日就能調撥到位,需要連夜統計各個衛生服務中心藥品需求量。同一天,1500萬片對乙酰氨基酚片開始連夜分發到全省11個設區市。
12月25日上午8時,當魯楨楨趕到余杭區第三人民醫院藥庫,已經有不少社區醫院的同行在等候。很快,她領取到首批51份藥品,先供中心和10個站點使用。就在同一天,有8萬盒抗病毒治療藥品被送往全省的醫療機構。
藥店缺藥,更多老百姓想買藥怎么辦?杭州市第一時間向全體市民發出倡議:在滿足自身需求的情況下,將多余的藥品、物品共享給急需的人。
杭州御景藍灣小區各業主群里,傳遞著“防疫物資互助”的消息。42幢的楊女士,第一時間將自家富余的幾盒退燒藥及多份抗原檢測試劑捐贈到“共享藥箱”。鄰居張阿伯成為“共享藥箱”的受益人之一,他接到業委會工作人員送來的藥品時,不禁落淚:“兒女不在身邊,這次疫情老兩口都倒下了。謝謝你們。”
小小的一片藥,讓我們看到,改變也發生在百姓之間,大家紛紛向身邊的陌生人伸出援手。
返鄉的浙大學生呂宛澤,來到嵊州市郵局兼職“快遞員”。他希望,在這個特殊時期,用一己之力緩解家鄉的壓力。
杭州市公交集團司機高鑫經過培訓后,當起救護車駕駛員。他說,這幾天守護著生命通道,特別有意義。
余姚市陸埠鎮裘岙村黨支部書記裘明輝,不辭艱辛、不計得失四處奔波,為村民免費送藥上門。他希望通過自己的一點努力,幫助一些人渡過難關。
這一個月,在守護與改變的過程中,政府部門和普通百姓,形成更緊密的共同體。這一個月的變化給我們劃下重點:政府、社會、個人,各有其責任與義務。
三
一個月來,分量最重的守,來自全體醫護人員。浙江各級醫療機構承受重大考驗,發熱門診量急劇攀升、醫院超負荷運轉、一線醫務人員不同程度減員……在“保健康、防重癥、遏病亡”的目標之下,全省6500多間發熱門診、1.2萬余張ICU床位準備就緒;為了守護大家的健康,許多“陽性”醫務人員堅守崗位。
浙大四院重癥醫學科醫生邱方方連續上班十余天,每天面對危重癥病患:“這里的呼吸機沒有一臺是空閑的,ECMO幾乎每天都要用上。我們不敢休息一天。”
浙江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蔡文偉記得,有時候,120救護車一天要來80多趟。他表示:“盡管大家有心理準備,但患者涌入急診的時候,還是非常震撼。而我作為醫生,必須挺住。”
元旦期間,浙大二院濱江院區發熱門診的醫生基本都感染了新冠,堅持上崗的感染科醫生劉金梁說:“個人是更累了一點,但是病人卻能少等一點。”
一個月來,最大的變,是醫療體系在大考的歷練中,快速做出調整。我們看到,三年戰“疫”為醫療救治系統積累了強大韌性。救治方案、科室職能、人員調整等各方面的靈活應變,竭盡全力守護更多百姓的健康。
浙大一院在最大限度地擴充重癥收治能力,全院重癥床位達近600張,實現了床位等人、醫護等人。同時,60余個發熱門診診間,“排班跟著排隊走”,接診量可擴充至7000人次/日。
浙大兒院門急診迎來“最難時刻”:單日發熱門診就診量超過3500人次,僅夜間發熱門診就超過1800人次。醫院做出暫停康復科等病區開放的決策,把相關醫護人員全部調配到門急診。
12月10日,杭州剛公布全市發熱門診(診室)名單,采荷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發熱診室就同步成立,12月12日正式開放,當天就接診了68名社區居民。據悉,杭州市近200家基層社區醫院陸續開出發熱篩查診室,這些“家門口”的醫院緩解了大醫院的就診壓力,有效分流了患者。
在城鄉的街角,不少核酸采樣亭變身“發熱診療站”。安吉縣佳源廣場的“發熱診療站”,有患者在現場掛號、就診、配藥后說:“比上醫院方便。”駐站醫生王峰說,亭子里配備了退燒藥、中成藥、止咳藥和中藥飲片等,能為輕癥發熱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務。
四
就在這一個月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相繼召開,釋放出強烈信號——必須守住經濟、穩住開局,齊心協力奪回疫情帶來的損失。
眾人期待之下,第六屆世界浙商大會召開。省委書記易煉紅在開幕式上說:只要我們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就能善于發現和把握機遇、珍惜和用好機遇,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實現更好的發展,擁抱新時代、走好新征程、實現新飛躍。
一個月來,抓生產、促消費,搶訂單、引外資,我們看到了浙江人那股永不言棄、越是艱難越向前的韌勁——
為守住發展活力,多地用消費券、定向紓困券、年貨郵到家等“真金白銀”支持企業穩崗留工;為守住外貿活力,截至12月中旬,浙江已派出大批企業及相關部門人員出海穩訂單,帶回超26億美元的進出口合同和意向合約;為守住市場秩序,千家醫藥醫療企業,承諾依法生產、維護價格穩定……大家打破常規、改變慣性思維,為的是搶抓機遇、突圍發展,于變局中開新局。
2023年已經到來,元旦假期各地漸漸恢復的煙火氣透露出一絲暖意。然而疫情顯然沒有到可以宣告終結的時候。
眼下,重癥病人還在增加;XBB等新毒株又已出現;“陽峰”威脅依然洶涌;春運開啟,人的流動不可避免會引發疫情變化;農村的防控壓力重重……
然而,當我們從最近這一個月里,看到的“守與變”,想到“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慷慨,終究可以對未來抱有更大的確定。我們相信,專業的聲音會更響亮,信息會更明晰,研判和對策會更精準,疫情也終將會漸漸遠去。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陳寧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