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翻車,偶像入獄……這段時間影視圈陷入了輿論的漩渦。但是,浙產電影《龍井》于8月27日全國上映后帶來了一股清流,也讓全國大屏充滿了杭州風情。觀眾究竟喜歡看什么樣的電影?這部電影要講什么?怎么講?請什么樣的演員?花多少錢去拍攝制作?最后要呈現的效果是什么?張淵作為央媒駐浙江的記者,地地道道的新聞人,首次嘗試性地參與出品了《龍井》電影后感觸頗深,我們對他做了專訪。
電影《龍井》聯合出品人 中國網記者張淵
張淵檔案:中國網記者。曾經服役于武警某部隊,離開部隊后在浙江廣播電視集團長期從事調查類新聞報道工作,他參與的《給你說法》、《新聞追擊令》等監督性節目頗受歡迎;他主創的《新聞007》電視深度新聞欄目堪稱全國典范,也榮獲了“浙江新聞名專欄”稱號。2015年入職中國網(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至今,致力于外宣工作。
記者:您本身是一位記者,什么原因讓你參與到《龍井》這部電影里的?
張淵:有的時候就是一種機緣巧合吧,跟我的工作其實密切相關。我到中國網工作的第二年,總制片人湯光義通過我親哥哥找到我,說要拍攝電影,希望是城市名片這類的題材,說了很多,比如西湖、錢塘江、雷峰塔等等。當時我就想起了不久前采訪過的一位女作家古蘭月,因為她寫的《龍井》小說,故事現成的,聯系了古蘭月之后,我們一拍即合。
電影《龍井》劇照
記者:我們看過古蘭月的《龍井》小說,和電影里呈現的故事情節發生非常大的變化,后期為什么會跨越這么大?
張淵:雖然古蘭月的《龍井》原著講的更多的是關于龍井茶的傳承問題,實際上改編后的電影我們做了提升,因為我們不想就茶論茶。上升到電影的角度,就是龍井文化和中國茶文化的問題,那么這個我們認為是個國際性問題。把龍井的故事改編中日三代人曠世戀情,就是以日本為例,日本的茶道和日本的佛教文化,追根溯源是在中國。
記者:這部影片除了在國內發行之外,會去境外發行嗎?
張淵:這是一定的。我們在策劃階段定位就是要海外發行,也希望成為杭州亞運會的一個獻禮片。就我本人而言,我看了20多部日本、韓國類似的影片,那種敘事方式,娓娓道來,讓你看完之后意味悠長。它不像美國等西方國家扛著拯救人類的宇宙戰士式轟炸傳播,也不像商業片那種為了感情搞得死去活來、虐心虐肺,更不像那種無厘頭的泡沫喜劇,我們是希望讓人看了就像發生在身邊,互相在傾訴互相在傾聽,忘記國度,忘記時空,一切在平淡的生活中路過,留下該留下的情愫。
記者:這部影片我們發現,沒有激烈的沖突,甚至沒有一個反面人物,情節淡淡的,節奏緩緩的,你們有沒有考慮過市場的接受程度?
張淵:首先我們不完全是用“市場”這個詞來出《龍井》這樣題材的影片。如果講市場我們希望杭州的城市形象和龍井茶能夠在國際上有更大影響力和競爭力;如果從影片本身藝術效果看,我們希望與目前影視業有些票房火爆的影片有區別,它是一個帶著主題又不能用主題去說主題的影片。影片中男主指著西湖讓女主品嘗龍井時說“西湖”“龍井”,其實就是希望讓人感受到影片就像聞著龍井茶香,輕輕抿一口,慢慢的咽下,日后再細細的回想,再重復一句臺詞“忘不掉龍井的味道”。結尾時,再現三代中日男女主那種復雜的愛戀,相擁而不接吻的安排,留給觀眾的品味。
最終我覺得,能看懂的都會看懂,想去看的自然會買票。
記者:電影上映以后,我們看了很多評論,有些人認為太平淡,有些人覺得很輕奢,在您的眼里怎么評價這部影片。
張淵:我先講個現實,現在的觀眾口味重,而且特別重,他們喜歡演員陣容強大,偶像明星、頂流大咖全出場;故事情節要么大起大落,千轉百折,大奸大惡,悲喜至極;場面宏大,戰火紛飛,甚至人類毀滅,地球爆炸等等;
龍井不一樣,也做不到。但是我們要做,就要做得像“龍井”;他有自己的特征,尤其是明前龍井被稱為極品,清爽、淡雅、回味無窮。我們分析喜歡龍井的人多半是有一定社會閱歷,經過歷練的人,見過世面卻追求平平淡淡的生活品質。你要講龍井的故事,就要邊品著龍井茶,邊述說邊傾聽人生,這樣符合杭州這個城市原本的特色。
我評價這是一部輕奢愛情文藝片,是杭州這些年越來越缺失的東西,打造真正內外兼修的美麗杭州就要把這些文化找回來,用流行的話說是時代的需要。我們也希望更多的城市也好,鄉村也好,不要千篇一律,要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找到你本該有的文化,找到屬于你地域特征的藝術,在文明的世界里也要共同富裕。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汪杰菲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汪杰菲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