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小蜜蜂依然出發去尋蜜,我們有何理由不努力!”“披星戴月地奔波,只為一扇窗,當你迷失在路上,能夠看見那燈光。”每天清晨起床,葉建新都要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產品包裝,與客戶進行溝通。之后,出發去安民土蜂蜜基地和附近山區的蜂農家割蜜,或與龍泉、龍游等地的合作商洽談業務。下午,與客戶聯系訂單配貨,去物流站發貨。一天的時光就在這樣忙碌又充實的節奏中度過。
高中時期,葉建新的理想是當一名音樂教師,所以大學期間他主修薩克斯表演,選修吉它演奏。2015年7月,21歲的葉建新大學畢業,回到老家玉巖鎮何山頭村,家鄉生態獨好,土蜂蜜質量上佳,但因為交通不便、信息滯后,不少蜂農自制的土蜂蜜銷售困難。農村長大的孩子總是有一份濃濃的鄉愁,他思忖著何不幫忙利用現代網絡在網上開店?經一番市場調查后,葉建新認為網絡售賣此舉大為可行。于是,他毅然決定入駐淘寶,主賣土蜂蜜。
2015年12月,葉建新開始與玉巖、安民、大東壩等地的蜂農合作,幫他們代銷自制土蜂蜜。“土蜂蜜一年只割一次,一戶蜂農一年的產量可能一天就賣完。”葉建新說,傳統的養蜂法采用圓木桶做蜂箱,不只產量不高,還因為割蜜時必須將整個蜂巢取出,內部遭受破壞,得第二年重新誘蜂,其實這種養殖法不太科學。為了增加蜂蜜產量,提高當地蜂農收入,葉建新試圖引進方形蜂箱,不只取蜜方便,又因其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通風性,更利于蜂群發展。但是,因為圓桶養殖土蜂的方法已沿襲了上百年,不論是蜂農還是當地群眾,都認為蜂桶改了形狀蜂蜜性質也就發生了變化,只有取自圓桶的蜂蜜才是最“土”最正宗。一開始,沒有人接受葉建新的方箱養蜂模式。
想要人相信自己,必先獻出誠心。于是葉建新與父親一起動手做蜂桶,免費送給當地蜂農和欠缺勞動力的低保戶及年長者,告訴他們,割了蜜收入全歸他們。就這樣,一個代管蜂桶一個保證銷售的新合作模式應運而生。
半年后,當幾位老人看著葉建新從自家閣樓和屋后的蜂桶里割下蜜,并拿到報酬后,才真心誠服。
而更讓老人們開心的是,在葉建新將生態養殖的每一個環節都視頻給客戶,讓對方直觀了解土蜂蜜生產全過程的同時,因為鏡頭也掃到了他們自制的地瓜粉、地瓜干、筍干、辣椒、南瓜等特色農產品,便有客戶要求購買。原本準備留著自己食用的土貨,“莫名其妙”地就賣到了外省去,價錢還不低,這讓老人們倍感神奇,更心懷感激,也因此愿意相信這位年輕人,便有蜂農嘗試著接受葉建新的方箱養蜂法,這也讓葉建新深切體會到:“一份事業,再難也不要輕言放棄,因為放棄的那一刻,失去的還有我們的夢想。”
“一開始接觸蜜蜂,經常被叮咬成香腸嘴、熊掌手,但我從沒想過放棄。”互聯網平臺里上傳與小蜜蜂相處的溫馨片斷,寫養蜂感受,寫割蜜心得,分享收獲喜悅。慢慢地他的幾位鐵哥們吸引進了養蜂團隊,一同在安民鄉建起了養蜂基地,并在淘寶上開了一家店鋪,還申請“山頭養蜂人”注冊商標。
“賣蜂蜜,我們賣的是品牌、口碑、回頭客和原產地。”正是因著這樣的“原生態、保正宗”的商業原則,向葉建新購買土蜂蜜的客戶越來越多。淘寶店開業至今,雖然蜂蜜價格是普通蜂蜜的三倍,仍然平均每天有50多斤的訂單量。
來源:松陽新聞網 | 撰稿:朱少珍 吳穎俊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松陽新聞網 | 撰稿:朱少珍 吳穎俊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