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杭州西湖區,環境與建筑獨具美感的國美象山校區一直被大家所稱道。時隔三年,中國美術學院終于再次對公眾開放啦!
校友以及校外人員該如何預約參觀呢?開放后美院有哪些打卡點?這份訪客指南請收好!
預約方式
1、師生員工、離退休教職工、校友可憑校園碼、電子校友卡或身份證通行。
2、公務訪客通過“企業微信/國美釘”訪客預約功能,填寫訪客信息后憑訪客碼通行。
3、家屬訪客(含教職工及學生家屬)通過“企業微信/國美釘”訪客預約功能,填寫訪客信息后憑訪客碼或身份證通行,通行時間8:00-22:00。學生每月可申請3次(每次3人)。
4、公眾訪客提前1天通過“微國美”預約申請或校區門口二維碼現場申請,憑通行碼或身份證在相應時段由人行通道進入預約校區,通行時段為雙休日、節假日8:00-20:00(學校大型活動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寒暑假期間學校對公眾訪客不開放申請。
5、團隊訪客(5人及以上)須出具公函并由二級學院或職能部門通過“OA—大數據平臺—數據應用—訪客管理—信息查看—訪客預約記錄—導入”申請,經部門負責人審核、由校園安全處審批后通行。
打卡指南
進入美院,就不得不提到王澍這個名字,現任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2012年“普利茲克建筑獎”獲得者的王澍是象山校區的設計師。
不負盛名,中國美院成為了一座有影響力的建筑。鳥瞰象山校園,體量巨大的建筑群集中圍繞著山體呈現半月形,建筑隨著山勢扭轉騰挪,小心地把場地上原有的池塘、農地和流水保留下來。
當年王澍教授就說,在完成象山校區的規劃之前,他去了六和塔好幾回,然后拍下了塔內各個窗口向外看的鏡頭。這些六和塔作為取景框的畫面,收集了不少微妙的山水美景,后來王澍做了一定的變化,把他們搬進了象山校區之中。
這座象山校園,一建造起來就有時間,帶著50年甚至100年的時間。因為在建造中,它大量使用回收的舊材料。
“瓦可不可以用舊的,舊的比新的便宜一半,我說當然可以,有多少用多少。房子造好,就已有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設計師王澍說。
在長達10多年的時間里,他和工匠在一起,一磚一瓦地學;他還曾在一件作品里,把施工人員、工匠的名字一一列出來。
和王澍對于自然和建筑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就不得不提到位于美院中心的中國民藝博物館了。
中國民藝博物館是由日本著名建筑師隈研吾設計,它的外形層層疊疊宛如茶田掩映在風光旖旎的山間——
許多本地老民宅曾使用過的瓦片和石材,讓這里呈現出一種自然之美。
隈研吾所打造的這座建筑貫徹了他的“負建筑”理念,新建的民藝館有機地融入了原有的山水。
“隈研吾真正做到了讓建筑消隱,把山的形狀保留了下來;整個博物館建筑群就像一個山村。”
爬到屋頂最高處的平臺,能看見菱形的青瓦屋頂交織掩映,與遠處有著同樣舒緩斜面的教學樓遙相呼應。
當然,參觀美院不得不提的還有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也就是我們大家常說的 “紅房子”。
這是國美繼王澍和隈研吾之后的第三個標志性建筑,這座建筑是葡萄牙著名建筑設計師阿爾瓦羅西扎的作品。
2018年,中國美院的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被刷屏了,因為被眾多文青奉為打卡之地,網紅的名頭也順勢掛下。
他是國內第一個獨立意義上的設計博物館,全球都不超過5個。
外立面是安哥拉紅砂巖,據說在晴天和雨天會有不同的視覺效果。
內部是簡潔、純粹的白色,又充滿方形和三角形的幾何變化,隨便一拍都是大片!
和“紅房子”相輔相成的還有墻邊的一棵老樟樹。在建館之前,這棵樹就在這里了,西扎把這棵樟樹作為設計的一部分保留了下來,后來也成為博物館不可或缺的一員。
目前,兩處博物館不再需要往上預約,可以隨時前往參觀。
這兩天天氣晴好。向日葵沿著田壟一個個探出腦袋,成片成片的分布在校園里很多地方,抓緊來的話還能趕上。
來源:潮新聞 | 撰稿:黃葆青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