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波市新城第一實驗學校的一堂班隊課,吸引了無數目光。這堂課的主講人是該校黨委書記陸琦,他曾被評為寧波市名校長,這天他帶來了一份特別的分享:一張他24年前的高中成績單。這份成績單上的數字并不耀眼,甚至可以說是普通到有些黯淡,卻讓學生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激勵。
陸琦坦言:“我也當過學渣。”這句話如同一記重錘,打破了很多人對于“名校長”這一身份的刻板印象。在許多人的眼中,校長應該是學識淵博、成績優異的典范,但陸琦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學生們:即便是校長,也有過迷茫、挫敗的過去。這樣的坦誠,讓高高在上的校長形象變得親切可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在當下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人們常常被各種標簽所束縛——學霸、學渣、優秀、平庸……這些標簽似乎成了評判一個人價值的唯一標準。然而,這一次班隊課,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即使起點不高,即使被貼上“學渣”標簽,也不代表一個人就此沉淪,無法翻身。因為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等待被激發和挖掘。
陸校長就是這樣的激發者和挖掘者。他的逆襲故事,事實上就是對“學渣”標簽的有力反駁。現實中,不少學生因為成績不佳被冠以“學渣”之名,這種標簽往往成為他們自我否定、放棄努力的借口。現在有身邊的例子可以證明,所謂的“學渣”只是暫時的,只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就能夠逆襲成功。這種能量傳遞,對于即將面臨中考壓力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極好的精神撫慰和激勵。
作為老師和名校長,陸琦的做法體現了教育者的智慧和擔當。面對中考這一重要的人生節點,陸琦沒有選擇空洞的安慰和鼓勵,而是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激勵學生。這種以身示教、現身說法的教育方式,不僅更具說服力,也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讓教育變得更加接地氣、有溫度。而這種自揭“傷疤”的坦誠和勇氣,本身就是巨大的教育力量。
這一堂班隊課,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反思的機會。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成績往往被過分看重,而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常常被忽視。事實上,當下社會的價值變得越來越多元,成功并不只有一種模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道路。社會和教育者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支持和幫助每個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
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塑造人格、激發潛能的過程。陸校長用自己的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實現自己的逆襲。在教育的道路上,沒有永遠的學渣,只有不肯放棄的學生。只要我們用心去教育,用愛去關懷,每一個學生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陸琦”。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撰稿 陳江 | 責編:陳曉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