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舉全省之力建設的混合所有制新型科研機構——之江實驗室再次發布最新科研成果。12月11日,星載智能計算機、生物智能計算平臺1.0、計算賦能的新型光聲顯微鏡等6項成果集體亮相,全面展示了之江實驗室“計算驅動創新(Computing for Innovation)”的理念,以及聚焦智能計算形成的技術突破和創新成果。
“智加X10”“極光1000-慧眼”兩款星載智能計算機是之江實驗室從國家戰略出發,針對太空在軌智能計算存在的困難和挑戰研發的國產自主可控的成果,算力、效能比等關鍵技術指標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據介紹,“智加X10”和“極光1000-慧眼”從硬件、軟件到操作系統均實現100%國產化。“智加X10”的星上算力可達640TOPS(1TOPS代表處理器每秒鐘可進行一萬億次操作),重量為10.4千克,能夠為遙感衛星、天文觀測衛星等提供高算力、高效能、高可靠的在軌智能計算服務。“極光1000-慧眼”算力32TOPS,功耗僅35瓦,重量1.4千克,約一本書大小,可以實現低功耗、高可靠的在軌計算,它即將作為“東方慧眼-01”衛星的高性能智能處理載荷于2024年初發射升空。
“它們的在軌實時處理功能能夠服務于自然災害監測、環境生態監測、城鎮化發展、智慧交通、智慧農業等眾多場景需求。”之江實驗室研究員李超介紹。
面向人工智能領域,之江實驗室帶來了生物和材料兩大方向的最新科研成果。在發布現場,之江實驗室高級工程專家唐進介紹了生物智能計算平臺如何輔助蛋白挖掘、改造、設計。他表示,其所在團隊自研及改進10余種蛋白挖掘設計算法以及工具,在國際上率先建立基于大語言模型的全CRISPR-Cas基因編輯蛋白酶篩選體系。之江實驗室副研究員陳立朋分享了材料智能計算平臺1.0的研發進展。該平臺實現了從微觀到宏觀的全尺度材料計算,能夠提升材料研發效率、降低研發成本。
面向生命健康領域,之江實驗室科研團隊提出了一種計算賦能的新型光聲顯微成像技術。“在智能計算技術支持下,只需要1毫米厚的新鮮組織樣本,無需切片和染色,十幾分鐘內便可獲得與傳統組織病理相一致的檢測結果。”之江實驗室副研究員楊勇介紹,利用細胞核中遺傳物質對266納米波段的紫外激光的特異性吸收,實現類似傳統組織病理染色成像,在團隊基于深度學習的虛擬染色技術支持下,獲得了與傳統病理診斷一致的診斷效果,為快速、準確的病理診斷帶來一種全新的技術手段。基于該技術研制的儀器已經在多家大型醫療機構開展了臨床驗證實驗。之江實驗室還開發了具有高精度、高速度特性的三維廣域光聲計算成像系統。
面向智能制造領域,之江實驗室科研團隊研發了多模態網絡核心設備和網絡系統,并完成了面向智慧工廠的應用解決方案設計和驗證。“該項目成果能夠為機器視覺質檢、產線生產控制等智能制造場景提供靈活高效的網絡解決方案,將為我國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提供有力技術支撐。”之江實驗室高級工程師朱俊表示。
來源:潮新聞 | 撰稿:何冬健 通訊員 陳航 肖樂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