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梅軍民比往年的任何時候都要忙碌——
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6點準時在普陀山港區上崗,迎接一撥又一撥絡繹不絕的游客,等空下來喘口氣已是晚上七八點;每日步數2萬步打底,基本在3萬步以上……這就是他這幾天的常態。
梅軍民是舟山市公安局普陀山分局普陀山風景名勝區派出所普陀山港區警務室的一位輔警,在港區待了6年多。他另一個身份,你可能也聽過——“身份證哥”,只因他每年至少會在普陀山寄出500多張身份證,給那些遺失身份證的游客送去了充滿驚喜的“小禮物”。
今年春節假期的普陀山景區,迎來了客流高峰。截至2月12日下午2時,舟山的普陀山景區當日接待游客突破6萬人次。
普陀山碼頭的新年
每隔十秒都有人問路
2月12日(大年初三)上午9點多,當潮新聞記者聯系上梅軍民時,他已在碼頭上執勤3個小時了。
“人多,這兩天碼頭都是個人,比往年春節都多……”電話里,梅軍民喘著氣。
幾乎每隔十幾秒,記者的電話采訪就會被往來的游客打斷。他們都是找梅軍民問路的——諸如索道怎么走,普陀山往哪邊上,公交車在哪坐,等等。
“我跟你說,往前走50米,然后再……”每一次,梅軍民都會停下話茬,非常耐心地指著路,指完路還不忘熱情地跟每一位游客說一聲“新年快樂!”
聽到梅軍民的祝福,不少游客也是愣了一下,隨后才回了一句“新年快樂!”
問路的人多了,梅軍民反而對記者有些不好意思了,“記者同志,您等一會,我找個偏僻的地方,再跟您說……”
一邊,他又招呼起一旁的同事,“我去別的地方看一下,這邊交給你們了……”
很快,梅軍民找了個相對安靜的地方——“不好意思,記者同志,這兩天基本都這樣,問路都沒停過。連喝水的機會都沒有……”
可話還沒說完,電話那頭又傳來問路的聲音——“警察同志,請問去洛迦山怎么走?”
尋人找物找身份證
這些都是必須做的小事
中午11點多,梅軍民在微信上給記者發來一段剛剛拍攝的視頻。視頻中,一對父女從梅軍民手中接過身份證,一直在道謝。
他告訴記者,這對父女來自北京,身份證是那位父親的,前一天在普陀山旅游時丟失的。“發現身份證丟了,老先生心情一下子就沒了,悶悶不樂的。”接到梅軍民電話后,他專程坐船過來,就是想要當面感謝。
說起這件事,梅軍民也挺開心的。喘了一口氣,他又跟記者說起了有關身份證的事,“從除夕到今天,就這么4天時間,撿到的身份證,快40張了。”其中有一半的樣子,是12日上午找到的。“因為今天的游客比前兩天還要多。”跟平時一樣,他總是結束上午的巡邏后,利用短暫的午休時間,挨個打電話聯系失主。當然并不是每次尋找失主都很順利,“有的失主因為種種原因聯系不上,有的就算聯系上了,還會懷疑我們是騙子,不過經過我們耐心的解釋,回頭還是很感謝我們的。”
除了身份證,這兩天梅軍民在港區撿到的車鑰匙也有不少。“昨天傍晚就有一位外地司機,坐船回到停車場才發現鑰匙丟了,我們聯系碼頭船務人員幫他送到了對面……”收到車鑰匙的那一刻,那位司機對梅軍民也有著說不盡的感謝。
不光是找物,這幾天尋人的警情也有不少。就在記者聯系梅軍民之前,有普陀山的民警告訴記者,光是年初二(12月11日)那天,普陀山公安從景區找回了50多人,大部分都是走失的兒童。
在梅軍民的工作群里,也不時被尋人的信息刷了屏——比如11日上午,在普濟寺執勤的民警丁金剛將一名走失男孩帶回警務室,一邊幫忙找家長,一邊給他喂酸奶和蘋果;比如當天中午,普陀山交警中隊的呂佳霖在百步沙撿到了一個四歲男孩,舉著高音喇叭一路高舉喊話沿街尋找,在普濟寺找到了父母;又比如下午時分,梅軍民的同事、民警王中清和保安員孫雷豪又促成了一位6歲男孩和家人的團聚……
那一天,梅軍民所在的普陀山港區警務室,也從客運碼頭上撿回了3名走失的孩子。“這三個男孩,最小的1歲多,最大的快成年了,都是出站的時候和家人走散的。”梅軍民說,其中年紀最大的那個男孩,是因為坐船時和父母吵了一架,下船后便獨自跑開了,找回來后,梅軍民和同事又在警務室里勸解了好久,才幫這一家子找回了游玩的心情。
在他看來,這些找人的故事,就跟他平日里寄出的身份證一樣,都是微不足道但又必須全力以赴的小事。
景區過的第6個春節
掛念他的可不止親人
47歲的梅軍民是河南人,父親和哥哥都是軍轉民警。他也是在部隊專業后,一度放棄了待遇優厚的工作,選擇來離家1000多公里的普陀山當輔警。今年春節也是他在普陀山上過的第6個春節。
“不光是我,我們普陀山每個民輔警都一樣,每逢節假日都是全員24小時在崗,大家都習慣了。”今年的年夜飯,梅軍民是在普陀山碼頭食堂吃的,因為忙著執勤,他只是匆匆扒拉了幾口飯,便又回到港區上,也沒留意過年的氛圍足不足。唯一有印象的,是那天食堂的飯菜特別豐盛,有魚有蝦有肉,還有大螃蟹,也都是食堂大廚的“看家本領”。
他的小家就安在與普陀山隔海相望的朱家尖,老婆是本地人,22歲的兒子在杭州念書,春節難得回一趟家,也沒機會跟父親見上一面。但母子倆都特別理解他,節假日一般不會去打擾他,讓他安心工作。“最多年三十那天,給我打給電話,就是叮囑我不要太過操勞。”每每想到老婆和孩子的記掛,梅軍民也總是感到挺虧欠的。
但他清楚,自己是一家人的驕傲。
記掛他的不止是妻兒。今年大年三十,他依舊會收到很多祝福短信,其中有不少,是來自一些陌生網友的祝福,其中有些只有一面之緣,有些甚至未曾謀面——他們也都是梅軍民曾經幫助過、找回過身份證的普通游客。不看聊天記錄,梅軍民時常想不起他們是誰。
今年年初一,有幾位游客來普陀山祈福,下了船的第一站卻直奔港區警務室。
“梅警官,你不認識我了嗎?”
梅軍民看了半天,愣是沒想起來。
“去年你幫我找回了身份證,我今天過來,特地給您拜年,新年快樂!”
梅軍民擺擺手:“這都是應該做的,你們能夠平平安安地來普陀山,還把這份平安帶回家,就是對我們最好的感謝!”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楊云寒 通訊員 夏毅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