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風君的記憶中,機場總是一個匆忙的中轉站,來來往往的旅客從這里出發,或踏上歸途,或踏上征程。但機場也是一個需要溫度的地方,它常是這座城市與相遇的人們的第一站,或者最后一站,決定了第一印象和最后的回憶。
這兩天,在杭州蕭山機場,有風君看到了一座城市的人文關懷。26日,恰逢春運首日,一場小型展覽在杭州蕭山機場T4航站樓出發層開啟。亮麗的紅色,為許多人的旅程帶來了溫暖。
“絲路綺粲:穿越時空的吉祥”展覽海報 中國絲綢博物館提供
01
這是中國絲綢博物館與杭州蕭山國際機場的一次跨界合作。
“絲路綺粲:穿越時空的吉祥”展覽從1月26日持續到3月5日。中國絲綢博物館季曉芬館長告訴有風君,展覽分為“世界絲綢之源:中國”“農耕時代的蠶織記憶”“絲綢之路上吉祥紋樣”“絲綢藝術活化設計”四個單元。
展覽現場,中國絲綢博物館提供
這場展覽是兩家面向國際的窗口單位的跨界牽手,也是中國絲綢博物館“國絲環球展柜”的國內首次亮相,讓吉祥的絲綢文化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見面。
有風君看到,在大廳里,一些拖著行李箱的旅客慢慢停下了腳步,他們好奇地走進展覽空間,對著這些迷人的紋樣拍照。甚至還有來自俄羅斯的旅客,對展品表達深切的喜愛。
與展覽配套的“把吉祥中國帶回家”現場互動體驗環節,吸引了一大波游客的注意?;訑偽簧希瑥倪@次展覽的展品中選取了中國傳統紋樣中的吉祥紋樣,并將紋樣制作成鏤空拓版,旅客們只花1分鐘就能把自己喜歡的紋樣拓印到紅包上,帶回家。
攤位上圍滿了人,有放假的學生,也有回家的“打工人”,他們充滿熱情地拓印著小小的圖案,帶回家的不只是紅包,更有美好的祝福和寓意。
這片空間,充滿了吉祥。
02
這場展覽,講述了什么樣的中國文化?
中國絲綢已走過了五千年的歷程,以其特有的技藝、絢麗的藝術、深厚的文化內涵,為中國文明和世界文化譜寫了燦爛的篇章。它猶如一條彩帶,將古代中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文明聯結在了一起。
展覽先從絲綢之源講起。中國以發明植桑養蠶、繅絲織綢技術聞名于世,被稱為“絲國”(Seres)。1958年,在浙江錢山漾文化遺址,發現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的絹片和絲線,均以桑蠶絲為原料,說明距今4000多年前的長江流域已有養蠶、繅絲、織綢技術。2015年,該遺址被國務院正式命名為“世界絲綢之源”。
“男耕女織”“耕讀傳家”是中國農耕文化的特征,中國先民在種桑養蠶和蠶桑絲織的勞作中,不斷創新迭代,并將文化藝術融入其中,衍生了悠久的絲綢文化歷史。2009年9月30日,浙江省與江蘇省、四川省聯合申報的“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展覽以《蠶絲圖》、漢代織機復制品等來體現這一特征。
絲綢,在當代依然是最時尚的。中國當代設計師熊英通過提取、傳承古代絲綢紋樣的藝術元素,推陳出新,使古老絲綢煥發新生活力。當觀眾隨著展覽從傳統走向現代,這些由絲綢制作的當代服飾,令人眼前一亮。
春節的喜慶特點也在展覽上體現。絲綢之路上的吉祥紋樣,從漢代的云氣瑞獸,到晉唐的異域風情和宋元之后回歸人間的花鳥蟲蝶,再到明清的“福貴壽喜”吉祥世界,寓意豐富、千姿百態的絲綢紋樣,承載著中國古人獨特的審美意趣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春運路上的文化展,讓歸鄉的旅途平添了吉祥的喜氣,向天南海北送去了祝福。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李嬌儼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