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周末,民族歌劇《李清照》在杭州劇院上演。舞臺上,“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帶領觀眾淋了一場來自千年前的、詩意滿滿、宋韻悠長的“雨”。
《李清照》由浙江音樂學院、浙江演藝集團·浙江歌舞劇院聯合創排。該劇以李清照一生的詞作創作為主線,以她生命中幾個重要時間節點為劇情發展線索,展現了這位女詞人廣闊的胸襟和崇高的家國情懷。
該劇由著名作曲家白水、浙江省音協主席翁持更作曲,一級編劇蔣巍、著名編劇蔡福軍編劇,一級導演李伯男任總導演,一級導演蔣新光任導演。還有著名指揮家王燕、“燈光詩人”周正平、一級舞美設計裘冰等業內大咖加盟。
去年,民族歌劇《李清照》在第五屆中國歌劇節上首演,捧得了“優秀劇目獎”。此次演出是該劇經過打磨后的第二輪演出,該劇編劇蔣巍、總導演李伯男、主演鄭培欽、王謙等主創也共同解讀了這位偉大的女性。
多種戲曲行當加持
千古才女立于舞臺
李清照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耀眼的女性,不僅才華橫溢,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更有著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
談及創作《李清照》的緣由,編劇蔣巍說:“李清照有著眾多優秀的詞作,在文學上,有很高的地位,備受推崇;同時,她的人生境遇具有戲劇性,有美好的少女時代,美滿的婚姻,中年卻經歷家破人亡、晚年凄涼,與宋朝的興衰相契合。可以說,她是我們挖掘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很好抓手。”
總導演李伯男認為,對戲劇創作者來說,李清照是一個“寶藏”。但對“寶藏”如何取舍是個難題。經過反復思考,他決定跳過那些傳奇的外部故事情節,集中在人物內在的精神世界,選取李清照與丈夫趙明誠的“金石之盟”這一情感主線,來外化李清照的文化品格,為觀眾呈現了一個別具一格、有充分辨識度的李清照形象。
飾演李清照的是浙江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鄭培欽,她說:“我太喜歡她了。李清照有著不讓須眉的才華,超凡脫俗的氣質,千古絕唱的愛情,還有半生沉浮、家國破碎的滄桑,越是走進這個人物,越是仰視她。”
當然,要用歌劇的形式把李清照演好,很難。劇中講述了李清照從18歲到71歲的人生經歷,如此之大的年齡跨度,對鄭培欽的演技是個挑戰。曾經學過8年婺劇的她,巧妙地借鑒戲曲的不同行當去迎接這個挑戰。少女李清照,機敏、活潑、嬌俏,還喜歡女扮男裝,鄭培欽參考了戲曲中的小生和小花旦;青年李清照,溫婉、知書達禮,參照了閨門旦的感覺;中年李清照,經歷了家國變故,成熟且沉靜,用大青衣的風格來演繹;老年李清照,已然開悟、豁達,在大青衣的基礎上,又加上了老旦的表現手法。鄭培欽感慨:“感謝傳統戲曲給我的積淀,不然,這個戲我可能拿不下來。”
一場千年的雨落下
悠悠宋韻撲面而來
《李清照》不僅是對一位著名歷史人物的藝術再現,也是對宋韻文化的一次深入挖掘與展現。舞臺上,濃濃的宋韻撲面而來。
宋韻,首先來自宋詞。全劇分為四幕,每一幕都以李清照的詞為題:“卻把青梅嗅”,著力描繪一個俏皮美好的少女李清照;“自是花中第一流”,講述了李清照和趙明誠的金石之情;“不肯過江東”,風云突變,宋室南遷,中年的李清照悲愴情懷將全劇推向高潮;“江山留與后人愁”,晚年獨居江南的李清照在酒里、在夢中與故人相見。
此外,《如夢令》《一剪梅》《聲聲慢》……李清照的代表作在劇中時時被吟唱,那些飽含深情的句子,攜著宋代文學之美,跨越了時空的限制,觸動人心。
宋韻,還體現在劇中人物的人格氣韻。李清照所處的年代,正是國難當頭的年代。李伯男認為,李清照、趙明誠等人物身上的那份愛國精神和浩然正氣,代表了宋代文人的精神品格。
音樂里,也有宋韻。該劇音樂的配器尤其讓人印象深刻。古琴、琵琶、竹笛的特殊音色,不時從樂隊跳出,仿佛把觀眾帶進了李清照生活的畫面。
還有服化、舞美、燈光、道具,《李清照》的主創們在舞臺中處處暗藏巧思,打造出了一個寫意婉約、宋韻悠長的舞臺藝術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舞臺上的那場宋時的“雨”。創作之初,舞美設計裘冰在仔細研讀了相關資料后,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要在舞臺上,下一場千年前的雨,下一場屬于李清照的雨。”于是,舞臺多了七八道雨幕,根據劇情隨時“下雨”。從“暖雨晴風初破凍”到“昨夜雨疏風驟”,再到“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觀眾真的淋到了千年前的雨。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林婧 通訊員 陳丹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