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年味升騰的“村晚”站上了鄉村“C位”。
鑼鼓一響,好戲開場。浙西南山區,涌動著“村晚”的熱潮。2024年春節期間,麗水全市計劃舉辦“村晚”活動500余場。從蓮都鼓詞“村晚”到龍泉劍瓷“村晚”,從景寧畬寨“村晚”到青田國際“村晚”,從松陽茶園“村晚”再到縉云戲曲“村晚”,各地村民放下鋤頭,紛紛登上舞臺,歡天喜地迎新年。
早在1981年,慶元縣舉水鄉月山村的村民,便用一副鑼鼓、兩把二胡、三支笛子,奏響了全國第一臺“鄉村春節聯歡晚會”。2013年開始,“村晚”如星星之火“燃遍”麗水。2021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將“村晚”作為全國三大群眾文化品牌項目之一,向全國戰略性推廣,2023年又發文鼓勵全國開展“四季村晚”活動,引導各地“村晚”常態化開展。2023年全國“村晚”示范展示活動累計舉辦2萬余場,參與人次約1.3億,山村“小歡喜”發展成了全國“大聯歡”。
走過43年,“村晚”依舊朝氣蓬勃。它何以從浙西南山區走向全國?如何能走得更遠?記者深入麗水各地探訪。
1月27日,“年味畬鄉幸福畬寨”2024年百村鬧春·崗石“村晚”在景寧紅星街道崗石村舉行。 拍友 陳清清 攝
村民自編自導 演繹身邊故事
近年來,每年的農歷大年初二,是慶元縣舉水鄉月山村自辦“村晚”的日子。
“年初二開演的‘村晚’,有小品《忖忖烏》、朗誦《少年中國說》、群舞《采茶舞》等20余個節目,全村150多位村民參演。”月山村黨支部書記吳亦健說,對月山村人來說,“村晚”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演出,臘月一到,村民就開始策劃自己的節目,拉著親朋好友忙排練。
“月山村地處偏遠,以前,村民干完農活就熄燈睡覺,一到夜里冷冷清清。”吳亦健年近六旬,在他的記憶中,早些年村里娛樂活動少,除送戲下鄉、電影進村外,最熱鬧的時候就是春節。
交談間,他的思緒拉回到1981年那個熱鬧的小年夜。當時,月山村小學的操場上亮起幾盞煤油燈,幾個愛好文藝的村民聚在一起,在操場中間敲鑼鼓、拉二胡、唱民歌,還把日常生產生活中編草鞋、打稻谷、犁秧田等場景都演繹了一番。吳亦健沒想到,這臺村民自編自演、自娛自樂的鄉村晚會,開了全國“村晚”的先河。
“麗水1.73萬平方公里的地域范圍內,有2800多個村莊,如果每個村都有一臺老百姓自導自演的晚會,鄉村文化就豐富了。”麗水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群眾需求探路,“村晚”打開了鄉村文藝發展的新思路。
2013年,麗水大力推動“村晚”發展,解碼月山“村晚”的文化“基因”,將“月山模式”推廣到全市63%的行政村。
2016年,經原文化部推動,麗水和河南新鄭、福建武平、浙江溫州等5地發起成立全國鄉村春晚百縣聯盟,開展跨區域交流互動。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開展“四季村晚”活動,鼓勵和引導各地“村晚”常態化,麗水和廣西柳州成為2023年全國“四季村晚”冬季“村晚”主會場。
在走向全國的同時,“村晚”也在逐漸變化。43年來,月山村有1000多個家庭登臺表演,村里的“草臺班子”藝術水平日益精進。
“物質富裕了,精神也要富足。”曾在2014年至2019年擔任月山“村晚”總導演的月山村村民吳美媯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發展,“村晚”節目加入了傳統非遺民俗元素,也融入了現代文明新風。
翻看月山村這些年的“村晚”節目單,內容和表現形式都在變化。除了農活秀,村民還用快板、三句半展示清廉家風、村莊蝶變,用小品相聲把勤勞致富的好典型演繹得活靈活現。
“村晚”講述著老百姓的身邊事,也映照著鄉村生活的變化。月山村74歲的村民吳曉露說:“以前過春節,大家吃吃喝喝、打牌消遣,現在過年,人人上‘村晚’,唱歌跳舞。”吳曉露明顯感覺到,村里矛盾糾紛少了,鄰里關系更融洽了,講文明的風氣更濃了。
“村晚”,也增強了鄉村的吸引力。2月3日,在外工作的95后月山姑娘李雯靜拖著行李箱回家了,剛到村口,她就朝著村文化禮堂一路小跑——她要指導村民排練。從小學就開始參演節目的李雯靜,是“村晚”舞臺上的“老戲骨”。她2014年至2019年參與了“村晚”策劃,今年,她有了一個新身份——月山村龍年“村晚”導演。
和李雯靜一同返鄉的,還有村里的一批“月山伢兒”。這些從小伴著“村晚”長大、參與舞臺演出的80后、90后有上百人,他們從事教育、音樂、美術等工作,逐漸挑起了“村晚”大梁。“一回村,學設計的做服裝,學財務的管花銷,學舞蹈的教唱跳。”李雯靜說,月山村龍年“村晚”還設有火炬傳遞環節,返鄉年輕人將接過村里老人手中的“接力棒”,點燃“村晚”傳承的“文化火種”。
提供“陽光雨露” 打響“村晚”品牌
“村晚”猶如一顆種子,怎樣讓它厚植于鄉村文化土壤并生長旺盛,是全新的時代命題。
老百姓的精神需求和審美水平正向更高層次轉變,這意味著“村晚”也要因時而變。為此,麗水展開了一系列探索。
在尊重“村晚”自由生長的同時,麗水全力為其提供“陽光雨露”。
“原先村里辦‘村晚’,道具就地取材,導演、編劇、演員、燈光師都由村民擔任,如果沒有相關部門支持,晚會的規模和品質很難做起來。”蓮都區太平鄉巨溪村村民曾家義是村里的“村晚”導演,他給記者算了筆賬:村里搞一臺“村晚”,哪怕沿用舊的服裝道具,想方設法節省開支,舞臺、燈光、音響設備少不了,最低開銷得好幾千元,純靠村民眾籌難以為繼。
2019年開始,麗水每年撥出100萬元專項資金,由縣、鄉鎮兩級配套,各村該買設備的買設備,該添道具的添道具。由于面廣量大,麗水鼓勵整合相鄰村際之間的物資、器械、資金等資源,統籌規劃。
“村晚”發展,需要資金,但關鍵在人。村民對“村晚”相關人才的需求正日益增長。2月以來,麗水市文化館館長季曦彤愈發忙碌,她忙著聯動縣(市、區)鄉鎮文化館、協調藝術團體,經常趕赴多個村莊指導“村晚”節目編排、舞臺策劃、攝影攝像等。她坦言:“光靠文化館,力量還遠遠不夠,全市文化館職工不到200人,難以覆蓋廣袤農村。擴充培訓力量,必須團結藝術團隊和民間力量,發動全社會參與。”
2013年,麗水啟動“村晚”鄉村文化“百名幫扶骨干、百名村晚導演、百名村晚主持、百名村晚民星”的“四個百”人才培養工程,組織全市文藝骨干與百村結對幫扶,以鄉鎮文化站為載體,以農村文化禮堂為平臺,通過“村晚”導師工作制、“村晚”明星傳幫帶等機制,培訓骨干、組建專業隊伍備戰“村晚”。10多年來,麗水已培育各類“村晚”人才隊伍1860余支,“村晚民星”“村晚導演”等藝術人才2000余名。
這支自主培育的專業隊伍,可為各個村莊提供導演、舞蹈、音樂指導等“村晚”外援服務。遂昌縣妙高街道東峰村村民項梅玉經市里統一培訓后,成為一名社會文化指導員,隨著各地舉辦“村晚”的熱情高漲,她的培訓日程也愈發緊湊。項梅玉有10多年的“村晚”籌辦經驗,她說:“除指導本村外,我也會以‘文化走親’的形式送教到其他村,教村民相關理論和舞臺實踐經驗,幫助鄉村培育‘帶不走的文化隊伍’。”
“有了隊伍還不夠,還得塑品牌、立標桿、做示范。”季曦彤說,2019年起,麗水在全市范圍內評選麗水鄉村春晚“十大案例”、創建市級鄉村春晚示范基地等,探索“一縣一品牌”發展模式,打造差異顯著、個性突出的品牌群像。
“‘村晚’不僅是一臺晚會,更是文化振興的‘芯片’。”在中國鄉村春晚研究院教授譚嘯看來,“村晚”要在不破壞農民自我創造、自我表現的文化基因基礎上進行品牌推廣,推動全民文化繁榮和全國鄉村振興。
新場景新模式 解開“流量密碼”
“村晚”,正在為麗水廣大鄉村解開更多的“流量密碼”。
從2022年開始,麗水依托全市民間文藝團隊、藝術培訓機構、文藝志愿者等,以文化驛站、文化禮堂、鄉村民宿為平臺,在鄉村打造供村民、游客開展“村晚”常態化演出的舞臺——“村晚夢劇場”,進一步提升了農村的文藝熱情。
遂昌縣石練鎮淤溪村,村民組成昆曲十番演奏隊,一有空就在村口的大樟樹下演奏,接地氣的表演模式,常常引來不少游客參與互動。季曦彤說:“‘村晚夢劇場’不需搭建舞臺,不需華麗燈光,村民游客在田間地頭、村口樹下,隨時可演,隨時可樂。”
“村晚”體驗越美好、越豐富,對鄉村振興的推動作用就越明顯、越強勁。麗水市文廣旅體局文化藝術處處長杜依蔓告訴記者,麗水正探索“村晚+A級景區村”的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模式,將“村晚”與村藝、村宿、村集融合發展,帶動全市1273個景區村探索“村晚”運營新模式。
今年小年開始,縉云新西坑村舉辦迎羅漢、殺豬宴、年豬拍賣等“村晚”特色活動,數天就吸引1萬余名游客前來體驗;正月期間,松陽大木山茶園將首次把“村晚”和景區旅游相融合,村民將把舞臺搬到生產生活場景中,在茶園里演繹別樣“村晚”;月山村“村晚”也將與舂黃粿、蒸年糕、打糍粑等民俗體驗活動有機結合,打開農特產品新銷路……
不少民宿主也成了“村晚”受益人。在遂昌縣湖山鄉,“上林山舍”經營人濮家棟最近忙著處理各類線上新訂單。“2024年春節前夕,我們收到了近80間房的春節訂單,這些大多是奔著‘村晚’來民宿的游客,除了看‘村晚’,他們還能嘗農家菜、做手工藝品、游周邊景點。”濮家棟說,來麗水過“村晚”,成了很多城里人過年的新時尚。
依托“精品民宿+村晚夢劇場”項目,湖山鄉2023年春節期間11個村旅游營業總收入近百萬元。
“麗水設立了鄉村春晚主題數字文化館,推出十大‘村晚’主題體驗路線、舉辦‘村晚’土特產拍賣會,推出了‘村晚山宴’高山美食、‘村晚山路’鄉村康養、‘村晚山歌’藝術研學等,助推‘村晚’到‘村玩’再到村興‘三級跳’。”杜依蔓介紹,截至目前,麗水已建成“村晚”示范縣6個,打造撬動產業發展的“村晚”728臺,農民年均自創節目1萬余個,每年實現“村晚紅利”超15億元。
麗水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吳飛飛介紹,“麗水的‘村晚’產業化之路剛剛起步,麗水將持續加大鄉村旅游產品有效供給,植入夜娛、夜購、夜游等多種業態,打造更多新場景,讓‘村晚’成為一個能留住更多游客的舞臺。”
專家觀點
“村晚”是鄉村文明的重要載體,也是新時代農村文化的新景觀。“村晚”展現出了新時代鄉村群眾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創造力。麗水“村晚”,在全國范圍內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通過現代互聯網媒體廣泛傳播,其覆蓋面、影響力不斷擴大,已經成為推廣鄉村旅游資源、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但“村晚”不應僅限于文化角度,要有“破圈”思維,要與優秀傳統文化、新時代文明實踐和旅游資源推廣有機結合,被賦予更多的意義。
——中國文化館協會副理事長王全吉
基層老百姓的創新能力和文化創造力強,演出作品不僅具有專業性、特色性,還接地氣。麗水多年來不斷強化“村晚”品牌,賦能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和旅游高質量發展。麗水“村晚”充分體現創新性、特色性、體驗感,把“村晚”文化價值、文化互動性真正打造起來,并源源不斷地轉化為經濟價值,值得其他地方學習借鑒。麗水“村晚”,要跟市場需求相契合,融入更多大流量場景,打造形成“村晚”文化IP,以IP化帶動產業化,形成常態化的“走出去”路徑。
——騰訊文旅產業研究院秘書長孫暉
全國“村晚”,呈現差異化發展的局面。麗水的“村晚”具有鄉土性,傳遞古老的農耕文化;麗江的“村晚”具有民族性,展現多民族的舞樂文化。“村晚”不僅僅是一臺晚會,更是區域特色文化交流互鑒、文化品牌共建共享的平臺。借力全國“村晚”聯盟,麗江和麗水可持續加強溝通往來,讓麗江老百姓看到麗水的節目,讓麗水百姓看到麗江甚至云南的節目,讓“村晚”真正成為國際范、中國味的文化交流品牌。
——麗江市文化館館長秦之宇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鄔敏 通訊員 朱敏 鄭佳侖 劉婷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