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由南湖區牽頭出版的漢英雙語版《大運河詩叢》舉行首發儀式,這也是全國首套漢英雙語版的大運河詩歌集。
據悉,其實早在2019年,南湖區就開始啟動“大運河詩歌叢書”這一重大文化項目,從策劃到出版歷時四年,幾經波折,今年由花山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
南湖區為什么要牽頭做這樣一件事?這背后有什么故事?
記者看到,《大運河詩叢》由7位知名詩人的7本個人詩集組成,緊緊圍繞古老的大運河,用詩意的方式,多層次、多領域、多側面、多角度地反映了婉約而大氣的大運河文化。
南湖區作協主席曉弦是這套詩叢的主編,個人詩集《仁莊紀事2》也收錄在其中。他深情地告訴記者:“作為嘉興土生土長的詩人,我是喝著運河水長大的,作為生活在運河畔的詩人,我們有理由拿起筆抒寫對大運河的深厚感情”。
2014年大運河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而在25個運河城市中,嘉興是唯一一個運河抱城而過的城市。為了讓叢書品質和規格更高,南湖區多方對接,大運河沿線的著名詩人北京中國現代文化館研究員北塔,中國作協《詩刊》編委、魯迅文學獎詩歌獎得主黃亞洲等都參與進來。
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需要交流。該叢書由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北塔領銜翻譯成英文。北塔在此前的一次活動中曾這樣表示:大運河是世界文化遺產,關于大運河的詩歌理應得到全世界的分享。運河是活的,運河詩更是活生生的。中國的運河詩需要與外國的運河詩進行交流,所以需要有英文翻譯。
作為革命文化和歷史文化交相輝映之地,嘉興南湖一直以來與千年運河共命運、同呼吸。這套叢書的首發,正是南湖區推動運河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就像南湖區委書記邵潘鋒在首發儀式現場致辭中說道:“這是推動運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展現,更是我們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文化舞臺的有力之舉!”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時強調,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是十分寶貴的文化遺產。大運河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保護、傳承、利用上下功夫,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
大運河在南湖區穿城而過的,大運河在南湖區6公里的里程僅占嘉興段主線的5%左右,卻密集地分布著三塔、子城、杉青閘、分水墩、落帆亭、秀城橋、雙魁巷等大量歷史文化遺存,匯聚著大運河嘉興段的精華。古閘、古塔、古橋、故事、傳說、藝術與民俗……南湖區大運河文化遺產有著極為豐富的傳承方式。
近年來,通過精心提煉轄區大運河南湖段文化基因與精神內核,南湖區精心打造大運河超級IP,全力推進運河文化建設,推動文化資源向文化生產力轉化。
2020年,南湖區大運河文化學會成立;2021年4月,大運河(嘉興)詩歌創作基地揭牌;2023年1月,大運河數字詩路e站南湖體驗中心亮相。如何提煉大運河南湖段文化基因與精神內核,南湖區始終在探索,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李茸 共享聯盟·南湖 許穎佳 羅益娥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