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沉寂多時的縉云壺鎮“五廿八”集市重新恢復,潮流集市、文化集市、童趣集市等全新元素同時亮相,展現縉云傳統文化和新時代融合碰撞的成果,一時間“萬人空巷”。
縉云縣壺鎮鎮位于甌江支流好溪上游,地處“三府(麗水、金華、臺州三市)四縣(縉云、永康、磐安、仙居)”交會的腹地,是浙南三大古鎮之一,總面積2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達到10多萬人。壺鎮也是一個活力四射、百花齊放的創業創新之城。
壺鎮擇五月廿八開市,可追溯至晚清年間,歷史悠久。2015年壺鎮“五廿八”集市暫停后,在2023年重啟,喚醒的不僅是對過去“五廿八”集市塵封的記憶,更滿足了百姓對“五廿八”集市的鄉愁情懷。
重新啟幕的“五廿八”集市熱度如此之高,背后是群眾對傳統文化回歸的一種渴望,也有縉云對傳統集市向交易會轉型的思考。
一
自古設市,擇地而興。
從晚清保留至今,一年一度如期舉辦的壺鎮“五廿八”傳統集市,如一面招商的旗幟,吸引周邊縣市的商賈、游客云集于此,呈現出一派安居樂業、太平盛世之景象。
據老者呂吉人介紹,“五廿八”集市的發祥地就在工聯村。該村地處解放上街(溪頭老街)中段,北面小門臨街,南面大門正對“前園里”。所謂“前園里”,就是四周民居、祠堂環繞,中間留有空曠平地的道壇。
過去,溪頭的大街小巷熙熙攘攘,人山人海,各類商品琳瑯滿目,吃穿玩用一應俱全,叫賣聲、還價聲、招呼聲,此起彼伏;賣木蓮腐、苦櫧腐、燒餅、餛飩、敲肉羹、豆腐丸、棒冰的商家想著法兒釣人口胃;耍猴的敲銅鑼、耍嘴皮,逗起猴子活蹦亂跳,躥到人前伸手討錢;孩子們買到想要的玩具,手持“十八變”,敲起撥浪鼓,吹起小喇叭,個個手舞足蹈,直樂得眉開眼笑。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幾百年歷史的“五廿八”集市,也成了壺鎮人心中“地標”式的重要日子,更是壺鎮近兩百年來的商貿變遷縮影,訴說著壺鎮的發展與蛻變。
“集上的東西價格實惠,我挑了很多,等下帶孫子去童趣集市逛逛。”壺鎮人呂大媽一邊說著,一邊展示著手里的“戰利品”。她告訴記者,好幾年沒有這樣的熱鬧場面,內心十分激動。
7月14日,開市第一天,附近村民結伴而行,一邊挑選心儀的商品,一邊感受久違的熱鬧氛圍。大集上逛一遭,不知不覺間,手里大包小裹多了好幾個。
大集回歸村民生活,群眾購物更加便利,攤主們也有了可觀的收入。
我們觀察到,許多攤位前顧客一波接著一波,攤主們應接不暇,從他們臉上的喜悅不難看出,大集帶給他們滿滿的收獲。據統計,大集單日人流量近萬人次,生意好的攤位,一天流水可達千元。
二
壺鎮“五廿八”集市再次按下“開啟鍵”,這不僅是重新開始,更是重新傳承發揚“五廿八”文化,延續歷史底蘊和風土人情。也再次喚醒了壺鎮人民塵封的獨家記憶,讓大家零距離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
“我和姐妹從上海過來,來縉云游玩仙都后,來到壺鎮集市逛逛,買點特產,逛逛古城,心情特好。”從游客張阿姨的話語中不難發現,壺鎮集市不僅解決當地百姓生活之需,也成了游客散心打卡地。
集市里既浸透著江南水鄉的風土民情,更是一種地域民俗文化傳承,也是地區經濟復蘇的縮影。
推陳出新,特色發展。今年的“五廿八”集市充分滿足老百姓對更高層次文化、旅游的新需求,將多種文化元素融入壺鎮肌體,結合現代與傳統,接力打造“煙火氣”和“時尚感”兼備的特色集市。
圍繞不同主題,壺鎮“五廿八”集市設置傳統物資交流集市、新潮趣享趣玩集市、文化交流集市、童趣集市四個區塊,并組織西瓜節、音樂節、潑水節等夏日活動,讓人沉浸式體驗由創造力和包容性催化出的潮流集市,盡情釋放夏日多巴胺。
記者觀察到,在鄉村文化大集交流區,根雕、古玩、字畫、非遺、養生茶、奇石、翡翠、麥稈畫、漢服、軒轅黃酒、戲曲文化、十里紅妝婚嫁民俗館……承載著中華文明的古董字畫以及各類深厚底蘊的展覽,匯聚百廿間,讓群眾大飽眼福。
在集市上還有一個文藝小劇場,是來自壺鎮民間的藝術團體自發地為大家展示舞蹈、歌曲等藝術技藝,希望能給游客留下對于壺鎮文化的精彩藝術氣息。
這一系列的舉措,體現出當地政府推陳出新,打造多元化集市,充分滿足人民群眾對更高層次文化、旅游的新需求。
正是這種“新與舊”的文化碰撞,成就了一股新力量,塑造著有溫度、有活力的壺鎮。
趕集的日子,也讓鎮上的孩子們變得興奮起來。他們自愿幫助商販兜售商品,或者在集市上玩耍,感受社會別樣風情。
總的來說,趕集的日子是小鎮上最精彩的時刻之一。它代表著一種文化和社交活動,可以讓人們交流,學習和磨煉自己的技能。它也是一種風景,是小鎮生活最美麗的一部分。
來源:潮新聞 | 撰稿: 楊世丹 通訊員 柯夢瑩 攝影 盧榮任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