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縉云,人間仙都。2月1日-3日,來自俄羅斯、烏克蘭、美國、贊比亞、津巴布韋等10多個國家的40多名留學生代表,以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10位中外本碩博學生一起走進縉云,感受黃帝文化。
留學生在鼎湖峰前合影
留學生在仙都景區
本次“黃帝縉云”國情教育體驗活動由縉云縣黃帝文化發展中心(縉云縣國際人文交流中心)、浙江農林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孔子學院)主辦,縉云縣河陽鄉村研究院協辦。活動旨在通過文化交流活動向外國留學生講述中國故事,讓他們感受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和底蘊深厚的文化歷史。
從鄉土文化認知中華文明
鄉村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鄉土文化是鄉村的靈魂和內核。縉云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的黃帝文化是它的根,婺劇文化、書法文化、石頭文化、甲龍文化等是它的枝脈。“它們之間是一個整體。”2月1日下午,清華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河陽鄉村研究院執行院長趙月枝在獨峰書院給留學生用英文介紹縉云的歷史文化時說。她講述了縉云故事的10個面向,并把它們上升到國家的高度。這場全英文的“‘感知中國’國情教育”講座讓留學生們印象深刻,“老師講得特別好,特別有意思,聽完這次講座,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縉云的歷史,特別是黃帝文化,以前我在書里看到過黃帝,但只知道一點點,這次講座讓我了解得更多。”來自俄羅斯的留學生洛狄說。
趙月枝教授在講座
留學生在聆聽講座
有了初步的認知,接著是實地體驗。2月2日上午,仙都黃帝祠宇內,一場黃帝祭典表演和形象再現黃帝時代篳路藍縷的農耕生產場景的《軒轅贊》吸引了留學生的注意力。觀摩結束后,他們紛紛去瞻仰黃帝像,并且擊鼓、撞鐘,對文化的抽象認知落實到具象的在地體驗,使他們更直觀地認識了我們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更深入地了解了黃帝文化。仙都巍峨的鼎湖峰、清澈的好溪水,自然山水也給他們留下了靜謐、養心的印象。
留學生觀摩黃帝祭典
留學生在黃帝祠宇前擊鼓
縉云留存有很多關于黃帝的傳說。燒餅和爽面就是其中的代表。相傳黃帝在鼎湖峰煉丹時餓了就以山泉和面,把面揉成團貼在丹爐內壁烤出餅,這種餅后來遂謂之“燒餅”。大臣則把面團拉成長長的面線,煮好敬獻給黃帝,黃帝吃了連說“爽!爽!爽!……”,爽面因此得名。時至今日,這兩種小吃都發展成了大產業。2021年,縉云燒餅產值達到27億元,縉云爽面產值超過2.4億元。在仙都游客中心和位于舒洪的爽面博物館,留學生們動手烤燒餅,嘗試給爽面上箸,它們獨特的味道讓他們喜歡不已。來自烏克蘭的留學生沈玉潔尤其喜歡爽面,“味道挺不錯,吃過一次還要再來”。味道之外,留給他們更多的是關于小吃的民間文化,還有縉云人民吃苦耐勞、淳樸善良的形象。
留學生在做燒餅
留學生在體驗做爽面
在縉云,河陽是農耕文明的代表。2月3日,留學生們最后一站是參觀河陽古民居。在古樸的四合院里學剪紙,這門非遺技藝考驗著他們的手工制作能力和想象力。洛狄喜歡中國文化,他在古民居里走走停停,看看生活在四合院里的村民,還有閣樓上的農具,聽聽婺劇,品品黃茶。
留學生在學剪紙
留學生參觀河陽古民居
留學生在學切菜
“我覺得為了理解別的國家的文化,一定要去那個國家。因為他們原味的傳統東西要去了解,不明白這些東西就無法了解那里的人們。”這是他的感悟。
從鄉村視角理解中國革命
2月1日,留學生首站來到素有“果蔬小鎮 博士之鄉”美譽的雙溪口鄉。中共縉云縣特別支部樹洞會議舊址是必去的一個紅色景點。“這棵大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1939年,中共縉云縣特別支部成立,當時,它的工作駐地就在雙溪口村的一戶人家里。為了更加隱蔽,書記雷克堅等人就借著散步的名義來到這個樹洞里,躲在里面開會……”“導游”、村委潘少華詳細講述紅色革命故事。清華大學的學生們當了臨時翻譯,給留學生們轉述。
留學生在聽樹洞會議講解
“讀懂今天的中國,必須讀懂中國共產黨。”縉云是一方紅色的熱土,也是一個革命老區縣,遍布各鄉鎮的革命遺址訴說著紅色崢嶸歲月稠。實地參觀讓留學生們對中國共產黨黨史更加有感性認識。
從日常體驗感受中國發展
巖宕和“縉韻”市民空間是兩個讓留學生覺得非常好玩的地方。巖宕是縉云人民采條石留下的廢棄采石場,近年來,通過修復生態環境,微改造的形式加以活態利用,成為新型鄉村文化公共空間,同時也是網紅打卡地。2月2日下午,仙都巖宕內,中外文化交流聯誼會在這里舉行。縉云本土藝人和留學生共同表演了豐富多彩的節目:《軒轅頌》演唱、融合武術的情景詩朗誦《黃帝戰蚩尤》、婺劇穆桂英選段,還有熱辣的現代舞串燒。巖宕具有獨特的回聲效應,這讓來自喀麥隆的維納斯朗誦的《游仙都》《鼎湖峰》特別精彩,觀眾對這位普通話非常標準的女孩嘖嘖稱贊。
在仙都巖宕舉行的中外文化交流聯誼會
留學生在表演
2月2日,正月十二,元宵節前夕,晚上,在縉云縣城城市綠道邊的縉韻市民空間里,婺劇表演、舞龍、獅子搶繡球、寫“福”字、猜燈謎、好溪中放花燈等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吸引了大量的群眾,留學生們和他們一起共樂,在開闊的露天場地,在明亮、現代感十足的市民空間室內共享文化的盛宴。
留學生在寫福字
“縉云的城市和鄉村建設得很美麗,我很想知道為什么建設得這么好。”洛狄觀察的同時思考著這個問題。它們見證著中國飛速的發展。鄉村蘊藏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密碼,也展現著新時代農村走出一條紅綠融合共富路的美麗圖景,這是留學生們了解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的重要窗口。
縉云縣城元宵節夜景
“中國有句俗語:百聞不如一見,歡迎你們多到中國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實的中國。”這是2021年6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留學生回信的部分內容。也是這次活動舉辦的初衷。“這次活動我們醞釀了很久,這些留學生中很多是來自非洲國家,帶他們出來走走看看浙江的發展,一是了解中國,二是學習中國,很有意義。”活動的組織者,浙江農林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孔子學院)院長趙有華介紹。
對于縉云來說,這樣大規模的留學生來縉研學還是第一次,“今后我們將繼續開展這樣的國際交流活動,積極傳播黃帝文化。”縉云縣黃帝文化發展中心(縉云縣國際人文交流中心)主任蔡利偉說。
“等春天花開了,我還會來。”洛狄這么打算,而艾迪親眼看到了婺劇,這是他的收獲,他計劃以后帶著家人朋友一起再來縉云。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劉曉玲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