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風、暴雨、駭浪、山洪、泥石流……
浙江,背倚內陸、雄踞東海,屬季風性濕潤氣候。綿延漫長的海岸線以及起伏較大的地形地貌,為臺風肆意登陸和對流雨形成提供了天然的溫床,從而成為洪澇臺旱災害多發易發重發的省份之一。
近些年,浙江創新建立防汛防臺“1833”聯合指揮體系,持續提升臺風洪澇災害科學防控能力,打贏了一個又一個防汛防臺攻堅戰。全省因洪澇臺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占GDP的比重控制在1%之內,成功應對了2021年超強臺風“煙花”、2022年強臺風“梅花”和2023年強臺風“杜蘇芮”,實現了“少損失、零死亡”。
聞風而動,高效指揮
這是一場與風競速、同雨賽跑的較量。
每年主汛期,省人民政府防汛防臺抗旱指揮部內經常燈火通明,電腦、手機里不時傳出“叮叮叮”的消息提醒音,一道道防汛防臺調度指令從這里發出。
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防汛防臺工作,靠前指揮,高位部署,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最大程度降低災害損失貫穿于每一次防汛防臺救災的全過程。
去年七八月,多個臺風逼近浙江,導致部分地區暴雨多發頻發。在此期間,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從坐鎮省防指會商調度,到親臨一線指導檢查,層層傳導壓力;11個設區市黨政主要領導及時研究部署、強化督導檢查,分管領導坐鎮指揮調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與此同時,在省防指值班室內,來自氣象、水利、自然資源、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海事等部門的人員聯合辦公,每日會商、每日研判、每日上報,為指揮調度提供決策參考依據。
這些年,浙江通過運用系統論方法,借鑒聯合指揮制勝機理,在“八張風險清單”分類分層分級研判管控工作機制的基礎上,融合預警叫應和應急響應聯動等機制,創建防汛防臺“1833”聯合指揮體系,并在一次次防汛防臺實戰中不斷完善成型,成效初顯。
Ⅲ級響應、Ⅱ級響應、Ⅰ級響應;黃色預警、橙色預警、紅色預警……
不同的響應和預警等級,代表著不同的防汛應對舉措。尤其遭遇極端天氣時,何時、何區域、何部門采取停止戶外集體活動、停課、停工、停業、停運等“五停”措施,浙江建立了一套極端情況下的快速響應和應急聯動機制,補齊極端天氣應對機制短板。
高效協同的指揮系統,匯集成共克時艱、戰勝災害的有力保障。2023年,依托“1833”聯合指揮體系,浙江累計發布暴雨紅色橙色預警1249次,發布山洪災害預報預警32期471縣(次)、叫應叫醒防汛責任人2.16萬人次。其中,汛期通過浙政釘累計叫應設區市173個/次,叫醒縣級主要負責人73人次,有效推動了防范應對措施的落實落地。
科學決策,精準管控
狂風怒吼,暴雨如注。臺風來襲之際,風險研判、指揮決策快一步,就意味著人民群眾安全多一分。
打開防汛防臺聯合指揮平臺,通過“一張圖”就能掌握全省的風險防范情況,各類實時動態數據近在眼前:全省各地哪里降雨量最多,主要江河、大型水庫是否出現超警,哪里有預警提醒的風險點,巡查工作進行到哪一步,哪些預警還沒有及時處理……
變被動處置為提前預判、閉環管控,就能把風險隱患消滅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2020年8月,臺風“黑格比”正面登陸溫州,在“一張圖”的統籌下,通過實時整合風、雨、潮等動態信息,提前預判險情位置,發出預警2541次,為搶險救災爭取了時間。
“風險底數不清晰、風險管控不閉環、人員轉移不精準、搶險救援不高效、協同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如今通過數字化平臺的信息共建共享共用得以解決。”省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說,運用數字化手段,形成了各方面高效協同、精準配合、上下一體的防御態勢。
依托數字化應用,浙江聚焦人員避險轉移、小流域山洪、地質災害、山塘水庫河網、城市內澇和安全運行、安全生產、海域安全、交通運輸等八大重點領域,形成了“八張風險清單”,以提示單、預警單、指令單“3張單”方式下發至各地市,倒逼各地滾動排查風險隱患,形成“風險研判—指令下達—跟蹤督辦—閉環管控”鏈條,實現風險閉環管控。
“杭嘉湖東部平原水位居高不下,經省防指會商研判,提出需嘉興重點管控的風險點及管控措施建議。”每次隨著臺風靠近,省防指向各地發出“風險提示單”“管控指令單”,不僅通報最新研判結果,提高警惕意識;更是列出了風險隱患點,督辦隱患整改。
早一分鐘預警,多一分安全。如今,全省12.6萬個重要風險點數據疊加部門實時監測預警信息,以及綜合風險預警“五色圖”等,為防汛防臺研判、管控、調度、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夯實基層,保障有力
4月14日,正式入汛前一天,浙江公布了11個市103個縣(市、區、功能區)114名防汛防臺抗旱行政責任人和143名市級包保責任人。
“近些年來,浙江省防指每年汛前都向社會通報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名單,目的是加強社會監督,增強各級政府行政責任人防汛抗旱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省防指辦相關負責人說。
這些年來,浙江防臺防汛經驗在一次次臺風洗禮中不斷積累,與牢固的基層防汛防臺體系建設密不可分。臺風期間,各地防汛防臺基層責任人按預案及時上崗,各盡其職,有效避免了因災人員傷亡事件的發生和財產損失的擴大。
頂風戰雨,一幕幕暖心畫面在全省各地隨處可見——
“現在風平浪靜,有必要轉移嗎?”
“必須轉移,臺風無常,只有轉移,才能確保安全!”
超強臺風“利奇馬”正面襲擊浙江,象山西周鎮栲樹嶺村有20余名留守老人,鎮村干部就挨家挨戶給老人做轉移避險的思想工作。
“不許去,歇一歇!”
“不累,我還能繼續跑!”
超強臺風“煙花”兩次登陸我省,寧波余姚三溪村黨總支書記連續奮戰四天四夜,扛著39.3℃的高燒轉移村里群眾上百人,最終病倒在防臺一線。
今年,浙江啟動新一輪基層防汛防臺體系提能升級行動,將“推進鄉鎮(街道)應急消防管理站全覆蓋建設”納入了民生實事項目,將防汛防臺工作全面融入“141”基層治理體系,切實提升“鄉自為戰、村自為戰”能力。
越是關鍵時刻,物資保障和應急救援力量尤顯重要。對此,浙江統籌消防、專業、社會、企業、軍警等救援力量和通信、電力、水利、交通等行業力量,綜合運用政府儲備、企業儲備、協議儲備、產能儲備和申請國家(長三角)支援等物資保障方式,落實三線部署、梯次配置。截至目前,全省儲備應急物資7208個品種、4181萬件,總價值25.1億元。
風雨同舟,眾志成城,浙江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團結一心、迎難而上,一定能夠打贏防汛防臺硬仗。
來源:浙江在線 | 撰稿:金梁 吉文磊 | 責編:汪杰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