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地人眼里習以為常的這份“成績單”,放在全國卻格外醒目——
國家統計局嘉興調查隊近日出籠的數字顯示,2023年浙江省嘉興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9643元,絕對值位列全省第一,這已是該市連續20年保持全省首位。
另外一個與之關系密切的數字則體現出共富程度:該市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53:1,連續5年保持浙江省最低。
嘉興這兩個“浙江第一”秘籍何在?能給其他地方咋樣的啟示?
01
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長有地理因素,更靠不一樣的發展思路。
嘉興市通過推廣農民“共富體”模式,農民收入擴中提低持續推進,2023年該地區新建共富項目29個,帶動農民增收1120萬元。
該市出臺一輪一輪的低收入農戶幫扶政策,低收入農戶收入保持全省首位。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也鋪就了富民之路。其中包括許多的細枝末節:自家農村房屋出租收入,退休金收入,村里的各類企業打工收入,這種種收入算下來,并不比城里人差多少,而支出方面,農村居民顯然要比城市居民少一大截。
在嘉興,城鄉差距日漸縮小的體現,不只在收入這一方面。在各類幸福體驗方面,農村居民也在收入增加的背景下延伸、拓展。
有一個數據可以為此詮釋:2023年,嘉興精心打造一批書法村、體育村、農民畫村,和美鄉村覆蓋率全省第一,7個和美鄉村示范片區的面世,讓全域秀美畫卷更加生動。
論各類幸福指標,農村居民也正在追趕甚至在有些方面已經超過了城市居民。
02
嘉興農民為何如此“有錢”,他們賺錢的秘籍是什么?
嘉興20年來以統籌城鄉發展為重點,創新機制方法,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增強村級集體經濟,推動農戶提高收入。
這兩年,嘉興市各地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壯大。有了這個堅強的“后盾”,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便有了更足的底氣。
農民收入能否快速增加歸根結底取決于農村經濟發展狀況。早在2009年,嘉興市委市政府就連續出臺四輪“強村計劃”,從資金、土地、信貸等方面對各村加以扶持。
他們創新推廣農村集體經濟“強村十法”讓收入有了清晰的路徑。在這一背景下,截至目前,嘉興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100萬元以上村占比達90%以上。
如今,嘉興所有村集體年經常性收入均超160萬元。村集體收入多了,農民每年靠分紅拿到的“大紅包”自然就更厚了。
有數據為證:2023年,嘉興共有351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分紅,總金額1.9億元。
嘉興通過創新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幫助農民找到賺錢新門路。
還建立了一個個“造血機”,為低收入農戶巧設“增收密碼”。如建設“共富大棚”,打造智創園項目,政策兜底,農戶變身“股東”領分紅,創新“奔富十法”,通過轉移就業、消費幫扶等方法,確保農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小康。
如此等等,都是推動農村居民走向富裕之路的可行性措施。
03
一個地區農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各有路徑,這與各地區不同的地理因素、周邊的環境因素不無關系。
但是至關重要的還是思路。正所謂“思路決定出路”。
在嘉興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占比近65%,仍占大頭。就業穩定,正是其收入增加的直接原因。
歸根到底的一個清晰思路是,跳出“三農”抓“三農”:打破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體制性制約,農民收入才會以新的方式增加。
鄉村產業的因地制宜深耕,成了嘉興在長三角地區實現“彎道超車”的突出亮點。
嘉興瞄準長三角地區耕地面積少、農產品供應有缺口的情況,利用本地豐富的種植加工資源,穩定糧食面積,發展蔬菜、花卉等經濟作物,打造出一個消費者的“食物后花園”。他們的很多特色農業產業都在長三角乃至全國范圍內打響了名號。
經驗可以分享。發展思路也可以借鑒。
嘉興農村居民收入連續20年位居本來就經濟發達的浙江省第一,解放思想,拓展思路是最重要的元素。
就如鄉鎮企業興起之時,農村居民收入增加開始有了多樣化渠道一樣,鄉村農工旅、農文旅產業的深度探索,正是當下農村居民收入增加的新途徑。
在此基礎上,在城市與農村之間尋求可融合的產業路徑,真正做到相互提攜和賦能,在共同富裕的使命召喚下,在一個相對高位的收入基礎上,拉近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
這方面,同樣在嘉興這座平原地區做出了典范:1.53:1。這個成績已經在浙江省連續五年保持最低。
這兩個“浙江第一”,是嘉興的自豪,更是激勵他們繼續向著新目標前行的底氣:到2025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萬元,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2萬元。
相關文章鏈接:49643元!嘉興市農民“錢袋子”連續20年全省最鼓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鐘嘉平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