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地進入“兩會時間”,筆者也收到并看到了一些相關“會議車隊”的信息和視頻:
早晚交通高峰期,社會車輛擁堵兩旁,而車隊暢通無阻;明明是綠燈,可執勤民警卻無視地伸手攔著想過馬路的人群;一孕婦蹣跚著過了三分之一,卻被無視綠燈的交警不禮貌地呵斥退回:“沒看到有車隊嗎?”
......
筆者曾經參與過“兩會”工作。平心而論,對會議本身和生活和交通出行的保障非常周全細致,這也是應該的。記得有一次討論會議期間交通通行保障時,在大家七嘴八舌說完“哪個路口應該封閉”“哪個高峰地段要多派交警”等后,筆者插了一句:“咱們在這里說了半天,都是講如何保障代表委員和領導方便的,這個沒錯,但是,涉及到百姓方便是否也應該考慮一下,就是車隊運行時間可不可以在早晚交通高峰期稍微改一下,以不影響群眾出行?”。良久,現場一領導頻頻點頭,后來果然在會議期間早晚分別提前和推遲了半小時。
地方和基層的“兩會”,是各地一年一度的大事盛事,時間也就四五天,總結過往擘畫當下,關乎國計更關乎民生,是很重要和關鍵的大會,其中的代表委員許多來自一線,接地氣且諳熟最底層的生活,懂得民間在交通上的疾苦。一些參會的委員代表也這樣說過:“每次看到路兩旁被堵得那么多群眾,我心里也不好受的。”“以前我開車或步行時,對封堵也是牢騷滿腹”。
看來,保障“兩會”在一個舒適便捷的環境氛圍下順利進行,是必要的也是應該的,但大會組織者在做方案和計劃時,如果就車隊影響百姓出行問題稍微多考慮一下,是可以而且能夠處理得更好更圓滿的,就如上面提到的“早晚交通高峰時段,分別提前和推遲半小時”,這樣,與會的代表委員心安了,組織者欣慰了,市民群眾也滿意了。從某種意義上說,籌劃國計民生的大會,也是“人民”的大會,“社會”的大會,在細節設計上反而更應“親民”化更應“民生”化。一點小改良,卻可以贏得百姓的大稱贊,有百利而無一弊,何樂不為?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路易 吳益瓊 陳增杰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