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溫州甌海,敢為人先的溫州農民,集資辦起全省首個農村專業市場——寮東米市,撬開了糧食市場化購銷的一角。
如今,米市3公里外,是把“數據”作為商品的全新市場——中國(溫州)數安港,這里正探索數據要素的市場化改革之路。
就像日常生活離不了柴米油鹽,進入數字時代,AI大模型、產業大腦等,同樣“嗷嗷待哺”需要優質安全的數據資源。這背后已是一個規模超千億的龐大市場。
即將啟幕的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數據要素治理與市場化是其中的重要議題。近期,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紛紛出臺舉措,競逐數據交易新賽道。作為數字經濟大省,浙江沉淀了豐富的數據資源,擁有多樣化的應用場景。
如何點數成金?浙江,相信市場的力量。
“小崗村”
中國(溫州)數安港,全稱中國(溫州)數據智能與安全服務創新園。
“歡迎來到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的‘小崗村’。”這是甌海區區長劉云峰迎接來客時常用的比喻,數安港正探索數據資源確權、合規、交易等領域的一系列改革。
11月中旬,記者走進面積達25萬余平方米的園區,這里已有數據分析、運維、交易等生態鏈企業130多家,還有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大數據聯合計算中心、數據資源法庭、數據仲裁院等各類保障機構入駐。
在數安港,雖沒有人聲鼎沸的現場競價交易。但成立一年多來已有5380余單數據交易在“云上成交”,金額超過2.5億元。
就像40多年前,小崗村圍繞農村土地開展的改革一樣,數據要素的改革,也是一片待探索的“無人區”。
2020年上半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明確,數據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之后,被列為第五大生產要素。
2022年底,“數據二十條”——《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發布。其中,浙江被“點名”成為先行先試地區。
先行先試,試什么?首要的是基礎制度的構建。
“數據產業像在叢林里探路,看似哪里都能走,實際上一會兒踩坑、一會兒撞樹。”每日互動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說出了數據生態鏈上企業的共同焦慮。
改革,就是要為廣大市場經營主體,設置路標和“紅綠燈”,確保數據要素的安全高效流通。這也是中國(溫州)數安港,“安”字的意義所在。
數安港創設了數據“合規證書”,數據產品在交易前需要經過一道前置程序——合規審查。
比如,一款涉及企業授信評估的數據產品,需要經過安全合規專家委員會評審,通過“院士權威審查、市場合規檢驗、政府論證背書”等步驟,確保數據不侵權、隱私不泄露、數據質量有保障,方可上架交易。
產權明晰,是要素流動的前提。數安港在數據交易過程中,采用了“三權分置”的辦法來解決數據確權的問題,淡化所有權、強調使用權,聚焦數據使用權的流通。
如企業授信評估數據產品,數據商通過加工后,實質上是將數據產品的使用權讓渡給了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只需要使用產品,并不涉及也不需要產品背后數據的持有權。“這些基礎制度的建立,為企業闖蕩數據市場創造確定性環境。”劉云峰說。
大市場
數據怎么交易?并不是許多人想象中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買家用U盤拷走數據這么簡單。
不久前,浙江寧唐健康公司與北京知信行公司,在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完成了“糖尿病并發癥篩查”數據產品的交易。寧唐健康利用醫療行業的公共數據建立了模型,實現糖尿病的風險評估。“這意味著醫藥企業可以提前介入,幫助我們對糖尿病患者加強健康管理和改善治療效果。”知信行公司因此出高價購買了這款數據產品。
有人把數據形象地比作石油,像石油工業一樣,從開采原油到制成汽油、柴油等,需要經過蒸餾、提純等一系列工序。“數據也是如此,需要通過清洗、加工、制作,并成為一件可供交易的產品。”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首席數據官李靜說。
目前,數據產品分為數據模型、數據集、數據報告等類型。數據模型可以重復使用,數據集可作為數據商進一步加工的材料,而數據報告則直接給出結論。
很多情況下,數據交易,并不是“一錘子買賣”。比如“糖尿病并發癥篩查”這一產品,需要長期、持續的數據傳輸來優化完善。“這需要數據交易機構,從中扮演一個中立可信第三方的角色”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總經理孔俊說。
浙江早在2016年就建立了大數據交易中心。該中心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準,由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浙數文化(600633.SH)發起。“數據二十條”發布后,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其主要目標就是推動海量數據從場外“風險交易”,向場內“合規流通”轉換。
據統計,到2022年,中國數據產量已達到8.1ZB,同比增長22.7%,占全球數據總產量的10.5%,位居世界第二。這兩年,全國各地的大數據交易中心,如雨后春筍般興起。截至6月底,全國各地由政府發起、主導或批復的數據交易所達到44家。大家看重的是數據交易這個龐大市場。
新生態
數據與傳統資源要素相比,最大的特點在于:數據不僅不會因使用而受損,還會通過共享實現增值。
這意味著數據要素市場,參與者越多,數據越豐富,就越容易產生高價值的數據產品。
“數據的魔力,來自于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產業數據融合。”孔俊介紹,目前交易中心入駐的數據產品涵蓋了工業大數據、產業金融大數據、公共數據等各領域,可服務于工業制造、城市治理等應用場景。
主營建筑軟件設計的杭州嗡嗡科技公司的負責人劉杲劼,正在尋覓建筑施工領域的數據,“我們做設計軟件,需要數據分析來輔助完成建筑結構的選型,以此判斷用什么材料,花多少工期最實惠。”
今年數據交易市場上,已經興起了一批數據經紀人,可以為嗡嗡科技這樣的企業,提供相匹配的數據產品。
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還與中國移動共同發布了數聯網長三角樞紐,依托中國移動在建的數據流通骨干網絡,以長三角樞紐做為首個“東數西算”的骨干樞紐節點。這樣買方和賣方通過接入網絡,就可為雙方降低數據傳輸的對接成本和安全風險。
除了各類企業之外,許多數據掌握在政府手中,這些數據是公共數據。公共數據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在政府主導下向社會開放,價值可能成倍提升。
推動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是浙江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的重要舉措。今年8月,浙江正式發布了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管理辦法,并組織公共數據開放大賽,邀請廣大市場經營主體、科研機構、學生創業者,巧妙加工公共數據,喚醒“沉睡”的資源。
比如,以全省高速公路為基礎數據打造的“安迅應急救援產業互聯”產品,用于道路較遠;“碳效碼”則利用市場監管部門、電力部門等數據,為湖州全市3700余家規上工業企業的碳排放“精準畫像”……
“開放數據,就像政府提供的‘一堆大米’。”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鄭磊說,“找準市場需求,通過技術手段,把大米做成粥、白飯,再精準一點可以做成桂林米粉、煲仔飯……”數據要素要充分實現價值,需要讓市場發揮基礎性作用,引來更多的“廚師”,做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數據產品”大餐。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施力維 謝甜泉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