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當下最火爆的網絡熱點,非“科目三”莫屬了。這個“科目三”,不是駕照考試,而是一段魔性十足的舞蹈,腳踝內翻、扭腰、擺胯、搖花手,配合動感背景樂,形成一套絲滑的小連招。由于簡單易模仿、自帶快樂基因,各種版本的“科目三”迅速橫掃網絡、風靡全球。
不過,有不少人對“科目三”這種土味出圈方式嗤之以鼻,認為其難登大雅之堂。近日,楊麗萍團隊跳“科目三”就被網友吐槽“辣眼睛”,引發公眾對文化雅俗界限的熱議。還有許多網友稱“‘科目三’不上春晚是我最后的底線”,甚至還有人認為,這種土味文化風行海外,有損中國文化形象。其實,文化出圈,又何必拘泥于雅俗?雅和俗也并非先天對立,只要融合得好,雅俗共賞也未嘗不可。
無可爭議的是,“科目三”是真的火。在國內短視頻平臺上,“科目三舞蹈”播放量已經超過百億。火鍋店里、大街上,無論什么年齡和職業,任何人都能扭上一段,就連專業舞者也忍不住下場,將“科目三”跳到了高手局。
這股風還直接刮到了海外。眼下,“科目三”已然成為全球短視頻平臺的大熱挑戰項目。俄羅斯皇家芭蕾舞團的舞者們在跳完《天鵝湖》后,連衣服都沒來得及換,就跳起了“科目三”;在體育舞蹈大獎賽上,包括拉丁舞世界冠軍在內的多名舞者激情演繹“科目三”。無所不在的“科目三”讓網友驚呼:“這波文化出圈,我是沒想到的。”
土得掉渣的“科目三”之所以成功出圈甚至出海,自有其契合時代情緒的邏輯。它主打的就是一個簡單快樂。面對現實的壓力,全世界年輕人都在通過玩梗彰顯個性,獲得共鳴。“科目三”舞蹈正因為其簡單、通俗,易于改編和傳播,才跨越了地域、文化、階層等隔閡,成為一種全世界通用的“熱梗”。
這讓我們看到,通俗文化中那生機勃勃、充滿煙火氣的一面,也完全可以成為文化輸出的重要內容。之前韓國鳥叔的江南style,筷子兄弟的“小蘋果”神曲等通俗文化,也都曾風靡西方主流演藝界,促進不同文化的溝通交流。
再說雅俗之爭。在實際的藝術創作中,雅與俗從來都是不斷轉化的,并沒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如今春晚上雅俗共賞的小品、脫口秀等表演,最早也都是脫胎于平民通俗文化。看明白這一點,藝術家跳“科目三”,并不算自降身價;對于有些網友希望“科目三”上春晚,也不必那么緊張。
大雅大俗巧妙融合,也完全可以大放異彩。就拿科目三來舉例,網上流傳一段視頻里,傳統京劇《辛安驛》中的丑角,在表演中俏皮地加入了十幾秒“科目三”舞蹈動作,引得臺下觀眾心領神會哈哈大笑。在傳統角色設定中,丑角本就是一個抖機靈的存在,這種“國粹+熱梗”的融合,不正是相得益彰嗎?難怪網友們也要說:“你要這么演,我可就愛看了。”
這也給我們提供了文化出圈的啟示。陽春白雪容易曲高和寡,讓文藝作品更加喜聞樂見,未嘗不可做一些創新,在高雅藝術中加入一點土味,或許正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評論員 朱浙萍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