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召開之際,11月7日,全球第一個以互聯網為主題的大型科技館——烏鎮世界互聯網科技館揭開面紗。遠遠望去,這座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3萬平方米的場館外立面采用幕墻彩釉玻璃,并融入江南小青瓦的設計元素,1324片“玻璃瓦片”錯落有致地裝飾在外墻上,營造出輕盈的空間氛圍,體現未來科技感的同時,又不失江南水鄉雅韻。
全球首家,意味著這座科技館承載的開創性使命——源于中國、面向全球,縱貫互聯網的發展歷程,系統展示烏鎮峰會豐碩成果,深刻闡釋互聯網治理中國主張。就像打開了互聯網世界的一扇窗,人們在此看向過去、洞見當前、遠眺未來。
為虛擬世界造一個實體場館
談起互聯網,你會想到什么?壓縮到瞬時之快的速度,琳瑯滿目的前沿科技,還是徜徉虛擬世界的網上沖浪,或是實實在在享受到互聯網便利的快樂時刻?
“我們每個人都身在互聯網中,但誰也說不清它是什么。”陳亮是烏鎮世界互聯網科技館策展相關負責人,接到策展任務的時候興奮又忐忑。網絡空間是用0和1創造出的一個虛擬世界,不好描述、難以物化,卻與現實世界深度融合,我們到底該如何呈現它?
當人們在館內用老式鍵盤敲擊“LO”發送互聯網歷史上的第一條信息,在展示柜里看到泛黃的中國第一臺路由器,這個問題得到了答案。在這里,可以找到許多記憶的錨點,形塑著對龐大又抽象的互聯網概念的具象感知。全館共計陳列互聯網領域珍貴展品130多件,分布于各展區,其中包括全球第一款圖形界面計算機Lisa電腦,中國第一臺路由器、第一臺域名服務器,以及華為NetEngine 5000系列核心路由器等,前來參展的人們在這些珍品前流連,在觸摸歷史記憶中暢想未來。
陳亮形容,這里就像一個時光機器,帶著大家從過去穿梭至未來。在互聯網歷史長廊里,從阿帕網通信試驗、TCP/IP協議之戰走到萬維網的誕生、互聯網商業浪潮的興起、中國全功能接入互聯網……一個個歷史鏡頭、一臺臺模擬裝置、一件件實物展示,勾勒出互聯網文明的脈絡。
互聯網誕生至今雖只有短短數十年,卻已深刻地影響著人類文明發展進程,這座科技館同時也賦予人們對明日互聯網的無垠想象。科技館以全球視角闡述互聯網發展的過去、現在和對未來的認知,展示全球互聯網關鍵技術、標志事件、重要人物,勾勒互聯網發展進程。
烏鎮世界互聯網科技館共設“互聯網創新全球共同平臺”“互聯網支撐數字發展道路”“互聯網塑造人類數字文明”“互聯網慧聯空天地海萬物”“互聯網促進數字技術創新”“互聯網凝聚人類共同命運”6個常設展區。在“互聯網慧聯空天地海萬物”展區,參觀者能以互動、可視化的方式,浸入未來互聯網連接太空、天空、地面、海洋的綜合場景——放飛一臺無人機穿越平流層連接通信信號,或是置身太空,嘗試太空—月球探測器的連接……從太空到天空,從陸地到海洋,前來觀展的人們穿行于本來遙不可及的應用場景,互聯網智慧互聯萬物的未來圖景在眼前鋪展開來。
“我們想通過這六大展區,讓前來觀展的人們形成對互聯網更具象、更完整的感知。”陳亮說。今天的互聯網在我們生活中成為如水、電、氣一般,共同構建著城市、社會運轉的底層邏輯,而了解是擁抱和創新的前提。
開啟一場跨時空的碰撞與啟迪
一座科技館的使命不僅僅止于“展陳”。透過影像、物件和裝置,我們能看到更多厚重的精神與文化。
比如“開放與共享”,這是互聯網內核的精神。開源社區文化的濫觴,“互聯網之父”沒有申請TCP/IP協議的專利,將其無償開放給世界……在展覽中看到的每一條互聯網科技成果的信息條目幾乎都是一位先驅者畢生的心血和奉獻。在信息的海洋中,這些互聯網前輩如同熟練的航海者,以堅定的信念、無私的奉獻,使萬千信息孤島相連,讓互聯網成為全球共享的無垠大陸、數字家園。
還有“協作和共創”。今年3月,烏鎮世界互聯網科技館的征展工作正式啟動,發布的一則邀請函寫道:科技館現在面向社會各界展開展品征集,如果您有塵封往事的古董設備、年代久遠的專著書籍,或者新奇好玩的智能產品、行業尖端的全新成果,歡迎您的珍藏入駐科技館。來自社會各界的自愿出借和捐贈,最終匯集成眼前的一百余件展品。
徜徉互聯網發展進程的“時光長廊”,我們看到技術、產業、治理相互交融共同推動社會進步,互聯網對全球社會所發揮的巨大影響,經由無數個人的努力匯聚而成。2006年,美國《時代周刊》的年度人物評選,選出的結果是“you”,也就是全世界的所有人,雜志稱這是因為所有人在當時的互聯網浪潮中都作出了重要貢獻。2015年12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命題,發展機遇、治理之責、挑戰和難題都與我們每個人密切相連,互聯網之光的美好愿景,也需要人人攜手共同繪就。
與時代同頻,繼續生長
桐鄉市委書記于會游在開館儀式上說:“烏鎮世界互聯網科技館開館是從‘0’到‘1’、從無到有的一次跨越,但我們工作不會就此止步。”就像互聯網的技術革新從未停止,這座科技館也將與時代同頻,繼續呼吸、繼續生長。
“這不僅僅是一座靜態的展覽館,在打造之初,它就醞釀著成為一方可動態生長的公共空間。”陳亮說,每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都會收集大量新鮮的科技成果和產品,藏品在不斷補充、更新,場館也為此預留了充足的臨展空間。在功能性上,這座復合型科技館還設置了論壇會議區、交流服務區、教育培訓區等空間。不久之后,這些區域將陸續開放,舉辦更多常態化組織的國際交流會,異彩紛呈的國際互聯網賽事,來自全世界的“網民”在這里聆聽互聯往事,觸摸互聯網的跳動脈搏。
“呈現一個365天永不落幕的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科技館開館儀式上,這座剛剛誕生的場館亮明了雄心和目標。站在這個烏鎮新地標,站在“烏鎮峰會十年”的時間坐標,人們不自覺眺望和遐想。
“十年,在這個節點開放是極具意義的。”烏鎮世界互聯網科技館專家委員會成員、伏羲智庫創始人李曉東說,烏鎮峰會十年,自己親身感受著日新月異的烏鎮之變,“任何事情從啟動到有所成就,沒有十年的功夫是很難速成的,就像互聯網發展至今,還有30億人未能上網,而這件事全世界已經為之努力了50年。我們要瞄準下一個十年,合力打造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為此,一批專家班底駐館“坐鎮”。來自中國、德國、韓國、美國、瑞士、日本的15位互聯網及相關行業專家受邀組成烏鎮世界互聯網科技館專家委員會,在這之中有8位為互聯網名人堂入選者。
“互聯網是一個開放共享共建的平臺,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還原歷史還是預測未來,都需要更多人參與。”作為專家委員會成員,李曉東接過聘書,感慨萬千,他告訴記者,科技館專家委員會將幫助科技館把關、提升、凝練展示內容,需要更多專業人士的幫助、社會力量的支持。
帶著烏鎮的文脈和最新的科技誕生于此,伴隨烏鎮一起享受陽光與月色,這座新興的場館正在奮力生長,見證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未來。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林曉暉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